綠色轉型是我國走高質量發展道路必須開展的一項工作,應把握節奏穩中求進
報告提出:“我們要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實施全面節約戰略,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倡導綠色消費,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對此,常紀文表示,綠色轉型是我國走高質量發展道路必須開展的一項工作,過去幾年成績巨大,但目前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
一是一些地方轉型的能力不足。主要是經濟基礎較差、特色產業和優勢產業缺乏、技術和人才儲備不足導致整體競爭力不強的一些地區,有的仍然在依靠或者希望依靠房地產拉動經濟,這些地區開展綠色轉型還存在一些困難。還有一些地區長期依靠旅游業發展經濟,這幾年經濟發展壓力大,發展綠色的、低碳的新型工業基礎差,能力不足。
二是“先立后破”方面有一些薄弱環節。具體來看又包括兩個方面,其一是經濟產業的“先立后破”,有的地方基礎薄弱,新的產業還沒發展起來,又急于關停傳統產業,出現產業發展“青黃不接”的現象。目前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大,我國一些資源枯竭型城市、重化工業城市如何可持續轉型,產業的先立后破問題尤其引人關注。其二是能源的“先立后破”,我們要開展綠色轉型,必須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的新能源。新能源的發展空間巨大,但是風力發電站、光伏發電站、儲能設施、電網等相關基礎設施的建設工程浩大,需要一個過程,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全實現的,因此需要對照碳達峰碳中和的可再生能源發展目標穩中求進,不斷推進。在這個長期的過程中,要實事求是,要繼續發揮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的能源保供作用,不搞“一刀切”,也不搞齊步走。
“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任重道遠。”常紀文提到,本次報告指出,“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他表示,要通過發展即做加法的方式來促進經濟社會和生活的全面綠色轉型。這種方式可實現各方的共贏,能夠為各方所接受。這個轉型方向,中央已經明確,但是轉型的節奏必須結合不斷變化的國際國內形勢不斷作出科學調整,總體上要一錘接著一錘敲,穩中求進地推進。
他進一步稱,與十年前相比,企業和公眾對綠色低碳轉型的認知已大幅提升,但一些地方政府在經濟轉型壓力下,認知度還需有所提升,特別是要堅守“房住不炒”“綠色發展”等規則。對企業來說,過去十年有些不適應綠色低碳發展規律和要求的企業倒下了,而有些企業因為適應這個規律和要求就發展壯大了??傮w來看,綠色發展和生態環保產業發展應該把握大勢,抓住規律,在規律中創新和發展。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_碳+排.放_交^易=網 t a n pa ifa ng .c 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