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作為國民經濟的主導,面臨巨大的降碳壓力,必須處理好發展與減排的關系。但當前地方落實“雙碳”目標要求時主要依靠能耗雙控等行政手段,一定程度上扭曲了市場的資源配置效率,存在較大的優化調整空間。財金政策作為市場機制下政府宏觀調控的重要工具,應進一步發揮作用,用“市場+政策”靈活、柔性的機制引導,彌補“計劃+行政”僵硬、低效的治理短板。
優化財稅補償機制,增強清潔低碳能源富集區獲得感
西部地區具有廣闊的可再生能源開發潛力,如西北地區的風能、太陽能資源,西南地區的水電資源,均將在未來的電力供給格局中占據重要角色。隨著中國碳定價機制不斷完善,碳成本提高,中西部省份向東部地區大量輸送清潔低碳電力,一定程度上意味著當地產業發展空間受限,需要思考如何提振西部地區發展
清潔能源的積極性與獲得感。
建議構建綠電跨區域調配的區域間財政補償機制,通過轉移支付等工具,加強東部綠電消費地對中西部綠電供應地的經濟補償。建議構建跨區域產業資源補償機制,圍繞中西部清潔能源開發需求,加快布局裝備制造、新材料等相關產業配套,參照西部大開發關于企業所得稅優惠稅率政策,國家層面對相關鼓勵產業予以企業所得稅優惠。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_碳+排.放_交^易=網 t a n pa ifa ng .c 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