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取大氣污染防控的教訓,防止碳達峰過程中出現事與愿違的結果
2013年開始,中國高度關注以霧霾大爆發為代表的大氣污染等問題。最新研究成果顯示,燃煤煙氣治理的技術缺陷或科學機理不清導致秋冬季節的霧霾持續不斷,以及夏季前后出現臭氧污染和輕霾不斷。盲目采取遠比國際標準嚴格的氮氧化物排放標準,其他主要污染物排放標準越提越高,邊際效益逐漸變低,甚至出現相反的效果。大氣污染防治攻堅和藍天保衛戰收官之后,現在又開始新的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說明前兩次并不圓滿。在碳達峰進程中,我國2030年前碳達峰的承諾必須事先就確保實現,而不能一戰再戰。要高度警惕專業性很強的環境技術政策容易受利益相關者影響的問題。避免千里之堤,潰于蟻穴。
環保技術政策出現失誤,導致燃煤煙氣治理技術缺陷集中發力,引發霧霾大爆發,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負面影響很大。一些南轅北轍的措施、內卷化的指標等,都造成嚴重后果,必須予以糾正。尤其是一些有問題的環保技術政策,不能再披上“低碳發展”和“為了碳達峰”的外衣,繼續造成效率上的事倍功半,甚至南轅北轍。要科學減污,更要科學減碳,在碳達峰碳中和方面也是如此。
在歐盟高舉應對氣候變化大旗,通過碳關稅削弱中國出口產品競爭力的情況下,我國各種政策的制定都要認真研究其科學性、可行性和長期影響,不能落入發達國家遏制中國發展的圈套,不能走南非和巴西等國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老路,更要警惕用慣性思維和應激性政策來應對作為中長期目標的碳達峰。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