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記者從陜西省生態環境廳獲悉,我省出臺《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
碳中和工作的實施意見》,通過12個方面32條措施,扎實做好我省碳達峰、
碳中和工作,確保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
到2025年,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初步形成,重點行業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和二氧化
碳排放下降確保完成國家下達目標;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升至16%左右;森林覆蓋率達到46.5%,森林蓄積量達到6.2億立方米,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奠定堅實基礎。
到2030年,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取得顯著成效,重點耗能行業能源利用效率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持續下降;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0%左右,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8000萬千瓦以上;森林覆蓋率達到46.8%左右,森林蓄積量達到6.5億立方米,實現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峰值并穩中有降。
到2060年,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和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全面建立,能源利用效率達到國內先進水平,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70%以上,碳中和目標順利實現。
全面推進經濟社會綠色低碳發展
我省將堅持綠色低碳發展規劃導向,優化綠色低碳發展區域布局。推進我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
通過培育關中地區先進制造業集群,加快化工、鋼鐵、建材等原材料產業布局優化和改造升級,打造碳達峰碳中和科技創新高地。
通過推動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拓展節能綠色產品供給和消費,支持和鼓勵公眾、社會組織積極參與
節能減排降碳工作。加快產業綠色低碳轉型。加快數字技術賦能重點行業和領域綠色化轉型。
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發展,發展壯大綠色低碳產業。以數控機床、光子、航空等23條重點產業鏈為引領,推動工業高質量發展,努力培育形成一批世界一流、全國領先、陜西特色的產業集群。
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能源體系
強化能源消費強度和總量雙控,嚴格控制能耗強度,對能耗強度下降目標完成形勢嚴峻的市(區)實行項目緩批限批、能耗等量或減量替代。
持續提升重點領域能源利用效率。持續深化工業、建筑、交通運輸、公共機構、商貿流通等重點領域節能,推動數字產業綠色低碳發展,提升數據中心、新型通信等信息化基礎設施能效水平。
嚴格控制化石能源消費,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加快推進關中地熱能規?;l展,推進建設地熱能供暖示范縣(區)。
加快構建綠色低碳交通運輸體系
在優化交通運輸結構方面,我省將加快建立綜合立體交通網,推動鐵路、公路、水路、民航和城市交通的高效組織和順暢銜接,提高鐵路在綜合運輸中的承運比重。優化客運組織,提高客運實載率。提高城市物流配送效率,完善郵政和快遞服務網絡。
推廣節能低碳型交通運輸工具方面,我省將加快構建便利高效、適度超前的充電和加氫網絡體系,推進城市公交樞紐、停車場、高速公路服務區等充電設施設備的規劃與建設。依法依規加快淘汰高耗能高排放老舊車輛。
積極倡導綠色出行方式,我省將加快城市軌道交通、公交專用道、快速公交系統等大容量公共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城際軌道交通建設,提升公共交通出行分擔率。
城鄉建設綠色低碳鼓勵留白增綠
積極推進城鄉建設和管理模式綠色低碳轉型,我省將構建以關中平原城市群為主體的“一群四帶”城鎮化空間格局,推動重大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共建共享。
通過合理確定城市規模,優化城市空間布局,建設城市生態和通風廊道,鼓勵城市留白增綠。
通過合理規劃城鎮建筑面積,嚴格管控高耗能公共建筑建設。通過實施工程建設全過程綠色建造,加快推進綠色社區建設。結合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推進縣城和農村綠色低碳發展。
在引導鼓勵綠色農房建設的同時,我省將深入推進太陽能、地熱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城鄉建筑領域的規?;瘧?。
構建綠色低碳科技創新體系
加強綠色低碳創新能力建設方面,我省將依托秦創原創新
平臺,充分發揮“揭榜掛帥”機制作用,開展低碳零碳負碳和儲能新材料、新技術、新裝備攻關。支持高等學校開設碳達峰、碳中和相關學科專業,加快碳達峰、碳中和人才隊伍建設。
加強綠色低碳技術研發應用方面,我省將強化對節能環保、清潔生產、
清潔能源、生態保護與修復、城鄉綠色基礎設施、城市綠色發展、生態農業等重點領域綠色低碳技術創新的支持。
圍繞鞏固生態系統碳匯能力,我省將落實“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要求,持續增加生態系統碳匯。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深入實施秦嶺、黃土高原等重點區域生態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積極推進“百萬畝綠色碳庫”
試點示范基地和“雙儲林場”國家儲備林建設。
圍繞提高對外開放綠色低碳水平,我省將大力發展綠色貿易,推進綠色絲綢之路建設。充分發揮絲綢之路國際博覽會平臺作用,加強在綠色技術、綠色裝備、綠色服務、綠色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推廣榆林治沙經驗,舉辦“綠色絲綢之路”治沙交流會。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