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全面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推進國土綠化,改善城鄉人居環境,美麗中國正在不斷變為現實。”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識和行動,我國在續寫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跡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跡的同時,創造了令世界矚目的生態奇跡。
綠色發展成效不斷顯現。我國以年均3%的能源消費增速支撐了年均6.5%的經濟增長,能耗強度累計下降26.2%,相當于少用約14億噸標準煤,少排放約29.4億噸二氧化碳,是全球能耗強度降低最快的國家之一。2021年,我國煤炭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比2012年下降12.5個百分點,
清潔能源消費占比提升到25.5%。過去10年,我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
碳排放下降約34%,綠色日益成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
生態環境改善成效顯著。在大氣環境方面,2021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提高到87.5%,比2015年上升6.3個百分點;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比2015年下降34.8%;重污染天數減少53.6%。在水環境方面,2021年,全國地表水Ⅰ—Ⅲ類斷面比例上升至84.9%,比2015年上升18.9個百分點;劣Ⅴ類水體比例下降至1.2%。長江干流全線連續兩年達到Ⅱ類水體,黃河干流全線達到Ⅲ類水體。在土壤環境方面,農用地和建設用地土壤環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環境風險得到有效管控。生態環境安全防線持續鞏固,綠水青山的“生態顏值”和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數”同步提升。
生態系統得到持續修復。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累計完成造林9.6億畝,占全球人工造林的1/4。森林覆蓋率提高2.68個百分點,達到23.04%,森林面積和森林蓄積連續30多年保持“雙增長”,成為近20年來全球森林資源增長最多的國家。2021年,草原綜合植被蓋度升至56.1%,全國濕地保護率達52.65%。“十三五”末,水土流失面積較上世紀80年代監測最高值減少97.76萬平方公里,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積連續3個監測期(每5年一個監測期)實現“雙縮減”。300多種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野外種群數量穩中有升,生態安全屏障越來越穩固。
為全球生態治理作出重要貢獻。推動《巴黎協定》達成、簽署、生效和實施,宣布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成功舉辦《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第一階段
會議,
會議發布“昆明宣言”,開啟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新篇章。倡導建立“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和“一帶一路”生態環保大數據服務
平臺,開展南南合作,幫助發展中國家提高環境治理能力、增進民生福祉。2016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布《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中國生態文明戰略與行動》報告,向世界介紹中國生態文明理念與實踐。這表明,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成就得到國際社會廣泛肯定,成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