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電機組改造要解決的幾個突出問題
國家要求“十四五”期間,煤電節能降耗改造規模不低于3.5億千瓦、供熱改造規模力爭達到5000萬千瓦、靈活性改造規模1.5億千瓦,時間緊、任務重,尤其要解決幾個突出問題。
首先是認識問題。在減碳的壓力下,煤電機組要不要改造,值不值得改造,許多企業猶豫不決。這個認識問題不解決,企業就沒有改造的動力。必須毫不猶豫地開展對煤電機組的提效減碳改造,我們堅信,就是將來煤電機組燃料改為植物能源,我們也仍然需要高效的、可帶基本負荷、具有負荷靈活調節能力的火電機組。
企業效益不好,缺乏資金,是影響煤電改造的重要原因。從長遠看,必須解決電價的定價機制。電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保障服務類商品,發電企業應參考社會平均利潤獲得收益,或者讓企業在成本上增加合理利潤。當前,要鼓勵企業用好國家安排的專項改造資金。國家應通過政策傾斜來調動企業使用專項資金的積極性,比如對改造后達標的機組:發電量按供電煤耗進行調度或優先安排延壽審批程序等。
煤電改造“一型一策”,方案有別,難以簡單復制。操作上宜采取分門別類、典型引路,有序展開。各大電力(能源)集團可挑選數臺典型機組先行示范,改造路線和技術交由市場決定,競爭選優,實行市場化運作,優先推薦已經寫入國家能源局《全國煤電機組改造升級實施方案》中的“高溫亞臨界綜合升級改造技術”。
“高溫亞臨界綜合升級改造技術”是綜合解決煤電機組提效減碳、深度調峰、長期保效問題的創新技術。雖然行業對該技術還有不同的理解,但經過實踐驗證,該技術是目前最好的綜合升級改造技術。鼓勵采取技術轉讓方式,由技術持有方與設計和制造單位成立聯合體,按改造機組臺數收取技術轉讓費,通過技術轉讓,提供技術包、軟件包、培訓包等形式,把機組改造納入商業化運營。或者采用第三方投資的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為避免項目完成后在效益計算上發生分歧,建議采取項目工程驗收合格后,對投資方按固定回報方式返還投資本金和收益。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