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在今天,大多數人(包括這1年多來成立的數千家
碳中和相關公司)基本都認為政府對高能耗企業控排和
碳交易是中國
碳中和的唯一路徑或者首要路徑。筆者通過過去一年多時間的觀察以及項目實戰經歷,發現中國企業開展碳中和的內在驅動力發生了非常明顯的升級,開始由被動轉向主動,不光是控排企業,更多是品牌企業,甚至是制造企業都非常積極的在碳中和這條百萬億的史詩級黃金賽道開始發力。
科技企業,騰訊在2021年1月12日提出了自己的碳中和路徑(盡管現在還沒有明確自己的減碳目標);百度在去年6月承諾了2030碳中和的目標,并且披露了自己的
碳排放數據(成為首個披露自身
碳排放數據的科技企業);阿里巴巴在2021年下半年也披露了自己的碳中和目標以及創造性地提出了Scope3+。這些領先科技企業的目標不是對標國家的碳中和目標或者國內企業碳中和的行動,而是對標世界上最頂級科技企業碳中和的行動。
消費品牌企業中,星巴克推出了植物肉做成的
碳減排三明治;肯德基推出了碳中和燕麥奶(計算了全生命周期的
碳足跡,并且通過
碳匯項目實現了產品碳中和);SKP于2021年11月宣布成為中國第一家碳中和零售商場。品牌碳中和的行動越來越接近每一位消費者。
歐萊雅承諾在2025年實現自身設施的全面碳中和,到2030年,將使范疇一、二、三的碳排放量絕對值較2016年降低25%,這其中就包括范疇三的碳排放,意味著歐萊雅邀(Yao)請(Qiu)他們的供應商也要逐步實現碳減排/碳中和。比如華熙生物作為歐萊雅的供應商,就面臨歐萊雅對碳信息披露和碳減排的直接要求。為了訂單,尤其是大客戶的訂單,供應商企業可以作出所有的努力。當然,華熙生物已經是非常大的企業,在中國類似于華熙生物這樣的供應商企業數量超過幾十萬家,甚至百萬家,這些企業正面臨或即將面臨下游品牌客戶對組織碳排放以及產品碳足跡的相關要求,這才是中國企業實現碳中和的真正驅動力。
品牌企業們(如星巴克、Apple、SKP、肯德基、阿迪達斯、歐萊雅等)的驅動力在于希望率先推出碳中和目標和路徑,贏得更多消費者的青睞。以蘋果公司為例,十年前蘋果iPhone產品的殺手锏是其產品功能強大以及設計驚艷,贏得了無數消費者的青睞并且心甘情愿付出高溢價。
但這些年,iPhone產品由于競爭對手逐漸追上,坦率說功能和設計方面的競爭力已經逐漸消失。為了贏得新的競爭,蘋果CEO Tim Cook 每次都會強調新一代iPhone如何減少碳足跡,以贏得消費者對其品牌的忠誠和長期追隨,并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效果。
碳中和已經從一個外在形象的因素逐漸深化成為企業推動主營業務發展的核心競爭力。而蘋果也宣布了2030年所有的供應商以及產品都要實現碳中和,這對于整個產業鏈,包括同行華為、三星、聯想、小米們以及供應商富士康、京東方們都提出了新的時代競爭要求。
對于中國的制造業而言,很多企業也正面臨歐盟和美國邊境
碳稅的要求:
“2021年3月,歐洲議會通過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CBAM)的決議,計劃征收碳關稅。一旦2023年以后碳關稅正式啟動實施,歐盟將對進口商品的含碳量進行征稅?;跉W洲
碳價與他國或者地區
碳價的差值計算碳關稅的機理,國際
碳市場有望在未來實現逐步連通、各國與地區的碳價有望走向趨同,這也會促使我國的碳價上漲。”
“2021年7月19日,《紐約時報》報道稱,美國民主黨將于近期公布一項計劃,根據該計劃,美國將設立一項新的“碳邊境稅”,旨在“對來自中國和其他沒有顯著減少其產生的全球變暖污染的國家的進口征稅”。初步預計,美國民主黨的該提案如果得到美國國會支持并實施,每年將給美國增加160億美元的邊境稅收。民主黨該提案內容最核心、并且對中國最為不利的因素在于:其征收參考標準是進口產品原生產國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而不是以人均碳排放作為統計維度。”
拋開國家層面政治因素以及民族主義,以上的政策信息對中國企業的影響是那么快且那么直接。從筆者團隊實戰經驗來看,很多行業的企業,例如再生塑料行業,已經開始面臨歐盟邊境碳稅直接的約束了,中國出口到歐盟的塑料制品必須保證30%以上的再生塑料成分,這對于中國的制造業又提出了新的挑戰,了解每個產品的再生塑料成分以及碳足跡成為剛需!
當然,除了外因的壓力,也必須有內因的動力,中國人民銀行近期推出的碳減排支持工具已經逐步落地,在碳減排領域有貢獻的企業可以拿到商業銀行低利率的貸款,這項鼓勵政策對于中國企業碳中和將是重大利好且有深遠意義。筆者團隊近期開始參與到一些商業銀行包括征信
平臺開展對企業碳減排項目的減碳量評估,證明這項政策已經真正開始落地了。
總之,中國企業碳中和的外在壓力和內在動力都逐漸浮出水面,并且非常顯性的影響到公司的業務。
綜上,中國企業開展碳中和的驅動力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從傳統上人們理解的高排放高耗能行業的企業,已經深入到社會的各行各業。碳中和是一張明牌,基于這張明牌,企業如何打好手中的牌,未來可期!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