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目標的社會學研究方向及議題
碳中和目標是社會學研究的新領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時代后加入的一個“重量級”的變量,之所以是“重量級”變量,并不是說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我們沒有考慮綠色發展和低碳轉型、生態文明建設的問題,而是中國承諾實現從碳達峰到碳中和的時間遠遠短于發達國家所用時間,加上我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因而這個變量足以引致經濟社會系統性的深刻變化。社會學要揭示這個“重量級”變量如何影響經濟社會發生系統性變化,影響深刻程度如何,如何把握這種影響等。這恰恰是社會學研究的專長所在,未來我國社會學應致力于如下兩個方向的研究。
第一,加強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的研究。邁向碳中和目標必然引發生產生活方式的綠色轉型低碳轉變,尤其是廣大社會成員生活方式的綠色轉變。在邁向碳中和目標進程中,如何擴大綠色低碳產品供給和消費,倡導綠色出行,加快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為我國社會學研究提出了新課題新任務。
第二,加強碳中和目標下的社會結構變遷研究。社會學是一門通過研究人們的社會行動以揭示社會結構和過程的規律性的科學。實現碳中和目標將促使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發展綠色低碳產業,遏制高耗能產業,深度調整產業結構。產業結構深度調整影響就業結構的調整變化,進而影響社會結構深刻調整變遷,而社會結構變遷反作用于經濟結構調整。社會學應發揮自身學科優勢,著力加強碳中和目標下社會結構變遷研究,最大程度降低社會成本,減少社會問題,為經濟社會協調發展、高質量發展,形成現代化的社會結構,作出社會學應有的貢獻。
基于以上兩個研究方向,社會學未來應著力加強如下議題研究:全球氣候變化的社會因素及其社會影響、減緩和適應的社會行動、綠色社會行為及綠色社會組織、媒體與公眾認知、綠色經濟與綠色消費、氣候變化下的社會公正和社會不平等、碳中和目標下的社會政策、應對氣候變化的中國實踐、碳中和目標下的全球治理、氣候變化跨學科的社會學研究、國外關于氣候變化的社會學研究,以及氣候變化社會學學科發展研究等。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研究方向的選擇要堅持需求導向,從國家急迫需要和長遠需求出發,真正解決實際問題”。實現碳中和目標是國家重大戰略決策,是我國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戰略全局下的偉大實踐,我國社會學者應充分發揮社會學想象力,堅持需求導向,主動作為,加強研究,作出社會學應有的貢獻。
?。ㄗ髡邌挝唬?a target='_blank'>北京工業大學文法學部)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