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高效的碳交易市場機制互相配合
要實現“3060”目標,金融行業需要與統一的碳交易市場、高效的碳配額和碳定價機制相配合,金融業既有不可或缺的優勢,也有很多工作需要深化和落實。
早在今年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上,周小川就在發言中指出,碳市場在優化資源配置上可以發揮重要作用,在碳定價上可以考慮
碳稅與碳交易相結合。當時有人提出,將碳市場設計分為
碳排放權市場和
碳補償市場,還有人提出將碳移除(carbon remove)、碳抵消(carbon offset)、碳削減(carbon reduction)、
CCER(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等看作不同性質的產品,主張建立不同的市場。
但周小川認為,碳市場應該是一個規模盡可能大的統一市場,其所產生的價格一致,并且以資源配置最優化為目標。其中既包括懲罰性功能,也體現鼓勵性功能,而且需要購買碳排放配額的資金總量應該等于所有用于激勵碳減排、碳吸收的資金總量。此外,如果征收碳稅,相應收入都應該用于支持碳減排、碳沉降、碳補償,中間不應該被挪用。
他認為,統一的市場可以防止資金被誤用,更利于發現最優價格,實現最優的資源配置;同時,統一市場所形成的碳配額約束條件可以確保在未來幾十年中,由路線圖、時間表所規定的各年度碳減排總量能得以順利實現。
在這個過程中,涉及到的跨期資金平衡就需要金融業發揮優勢,通過凈現值法將未來回報轉換到當期收益,形成對投資的激勵。比如一些對碳減排、碳沉降及
CCUS(
碳捕獲、利用與封存)等投資,是在未來某個投產年份才能產生碳吸收等回報。
銀保監會6月1日發布的《指引》提出,銀行保險機構要從戰略高度推進綠色金融,并明確提出要將ESG納入管理流程和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其中強調,金融機構不僅僅要對客戶本身的ESG風險進行評估,還要關注客戶的上下游承包商、供應商的ESG風險。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