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說“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
孫發平:從全球來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其意義不亞于三次工業革命。從18世紀60年代開始,人類先后經歷蒸汽、電氣、原子能和信息時代,從手工工場到機器大工業,再到流水線生產和人工智能,工業化進程中伴隨生產力極大提高,人們的行為和思想也發生巨大改變。而“雙碳”雖然沒有標志性的時代產物,卻同三次工業革命類似,隨著經濟結構的重大調整,人們的生活方式、消費偏好、價值理念均“更新換代”,技術革新所追求的目標也會實現從“提高效率”到“循環可持續”的重大轉變,其影響力將廣泛、持久地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應該認識到,當下中國已經實現全面脫貧,穩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雙碳”目標雖然帶來巨大挑戰,卻更加符合經濟社會的發展規律,追求生態文明、
綠色技術和
低碳生活,逐步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產業,是高質量發展階段的必然需求。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 ng.c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