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的意義
工業革命以后,人類的生產活動開始擴大,不斷增加的制造業活動打破了原有的
碳源與
碳匯的平衡關系,大量的化石能源被使用推高了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引發了溫室效應,導致了全球氣候變暖。如果將1850—1900年全球氣溫水平作為基準,截至2017年,世界平均氣溫已上升1℃,如果保持每十年上升0.2℃的趨勢,預計2040年全球溫升就將達到1.5℃。按照現在的趨勢,氣候變化對人類社會經濟的沖擊將日益嚴重,
碳減排、碳中和將給人類社會帶來長遠的收益。
基于全球變暖造成的環境及社會影響,世界各個國家及組織紛紛就限定氣溫上升幅度達成共識?!栋屠鑵f定》于2015年12月12日在第21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通過,2016年4月22日在美國紐約聯合國大廈簽署,2016年11月4日起正式實施?!栋屠鑵f定》正式確立將全球溫升幅度控制在2℃以內,并努力限制在1.5℃以內的長期目標,明確締約方應盡快達到溫室氣體排放峰值,并在21世紀下半葉實現溫室氣體凈零排放?!栋屠鑵f定》的制定為環境的保護與經濟的發展找尋到了一個良好的平衡點,讓全球各個國家在發展當前經濟的同時也為未來長遠的經濟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對于中國而言,加入《巴黎協定》并做出碳達峰、碳中和的承諾有著重要的國際意義。2019年全球碳排放總量為34169.0 MtCO2,世界前五碳排放地區占比達64.78%。中國于2000年后碳排放量迅速上漲,成為世界第一大碳排放國,占總排放比重達28.76%。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與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能否加入《巴黎協定》并在其中發揮關鍵作用對全球碳排放控制極為關鍵。2016年4月22日,時任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作為習近平主席特使在《巴黎協定》上簽字。同年9月3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批準中國加入《巴黎協定》,成為完成了批準協定的締約方之一。這一決定體現了中國的大國氣魄與負責任的國際態度,后續碳達峰與碳中和的承諾更是樹立了良好的國際形象,與美國政府的出爾反爾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從國內的角度來看,碳中和目標的提出對低碳、低能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新能源的研究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期待。從過去20年的經濟發展與碳排放情況來看,我國想要在2060年完成碳中和,很大程度需要依賴技術創新與科技進步,光伏、風電等新能源技術的研發就變得極為關鍵??梢灶A見的是,中國未來對于碳中和的重視程度將直接推進相關技術的研究。新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是碳中和的必經之路,而想要打通這條路徑,國家就應將更多的資金與政策向其傾斜,這與中國一直提倡的科技強國的口號也不謀而合。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_交^易=網 tan pa i fa ng . c 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