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達峰碳中和必須堅持全國一盤棋
綜合考慮地區資源稟賦、發展水平、戰略定位和生產力布局等因素,統籌推動各地梯次完成碳達峰碳中和的階段性目標。尤其是在現階段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矛盾仍較為突出的情況下,全國碳中和目標的整體推進需要同時兼顧區域發展的差異性,推動有條件的地區盡早實現碳達峰碳中和。
四川省具備率先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有利條件。根據廈門大學“碳中和發展力”研究團隊發布的“中國碳中和發展力指數(2021)”,四川省的碳中和發展力指數位列全國前十,在能源結構優化、產業結構升級與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表現突出,具備低碳發展的良好基礎與較強的碳中和實施能力。尤其是四川省作為全國優質清潔能源基地和國家清潔能源示范省,擁有優越的自然生態本底和豐富的可再生能源資源,清潔能源及相關產業發展在全國產業版圖中占據重要地位,具備綠色低碳發展的良好基礎和廣闊空間。同時,天府新區作為公園城市的首提地和碳中和示范區,在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促進生態價值向經濟價值轉化,促進經濟社會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推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等方面已經作出了積極探索并取得了顯著成效,為塑造新時代城市高質量發展模式提供了樣板標桿。
從減排路徑上考慮,碳中和牽涉多維度、全方面的經濟社會轉型。碳中和事業的長期推進需要經濟社會系統的多方驅動和共同支撐。對于四川而言,碳中和目標的盡早實現既需要充分考慮自身的減排與增長平衡、供給與需求平衡、技術與成本平衡,更需要在凝聚經濟發展、結構轉型、科技支撐、制度保障和公眾參與等多方力量的基礎上,在全社會范圍內加快形成碳中和發展合力。尤其需要發揮四川的生態經濟體系建設優勢與清潔能源資源發展優勢,在做大做強清潔能源產業的基礎上協同推動清潔能源支撐產業與應用產業發展,促進能源產業鏈體系整體綠色低碳轉型。同時,還需進一步加強綠色低碳技術的研發投入與創新激勵,圍繞低碳產業鏈部署技術創新鏈,加快構建與綠色低碳優勢產業發展相配套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推動綠色低碳產業向數字化和智能化方向發展,增強四川低碳轉型的競爭力和高質量發展動能。
(作者單位:廈門大學經濟學院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