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辯證思維,協調好減排增匯與糧食供給之間的關系
“雙碳”目標的實現需遵循經濟合理原則,尤其是對發展中國家而言,更應堅持先立后破,堅決遏制運動式“減碳”。民以食為天,作為關乎國計民生的產業,糧食產業的主要功能和戰略底線始終是滿足人類生存和發展對食品的需要。故而,在挖掘其減排增匯功能時,需堅持全國一盤棋,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不同階段,動態平衡低碳發展與糧食供給之間的關系,既不能因完全服從于減排增匯的目標而導致糧食供給失衡,也不能因片面追求糧食的短期產量而導致資源過度消耗。
糧食產業實現“雙碳”目標,需充分考慮當地居民的生計和生活。我國各地農業資源稟賦條件差異大,居民的生產生活習慣也不盡相同。同時,“大國小農”是我國的基本國情農情,當前和今后很長一個時期,小農戶家庭經營將是我國農業的主要經營方式。因此,正確處理好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和扶持小農戶之間的關系,是農業生產經營方式變革的核心問題。這就決定了“雙碳”目標約束下的糧食產業發展既要堅持因地制宜,依據不同地區的自然、人文和社會生態系統,推廣不同的減排增匯模式,又要堅持因“人”制宜,針對不同的農業生產經營主體,挖掘不同的減排增匯路徑。特別是對于鄉村振興重點幫扶地區的小農戶,更應堅持生態保護扶貧與開發并重,在生產、生態、生活中尋找到適宜的平衡點。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