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達峰行動工作進展納入中央環保督察
中國新聞周刊:全國性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即將啟動運營,為什么以發電行業作為突破口?接下來將如何擴大參與碳市場的行業范圍和交易主體范圍?
李高:選擇以發電行業為突破口,主要考慮因素包括四個方面,一是發電行業數據基礎較好、產品單一,排放數據計量設施完備,數據管理規范且易于核實,配額分配簡便易行;二是行業排放量較大,去年年底,生態環境部印發了《2019-2020年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配額總量設定與分配實施方案(發電行業)》,公布包括兩千多家發電企業和自備電廠在內的重點排放單位名單,正式啟動全國碳市場第一個
履約周期,全國碳市場覆蓋排放量超過40億噸,將成為全球覆蓋溫室氣體排放量規模最大的碳市場;三是管理制度相對健全,行業以大型企業為主,易于管理;四是從國際經驗看,電力行業都是各國碳市場優先選擇納入的行業。
除發電行業外,我們也針對其他行業開展了大量基礎工作。在排放數據報告方面,我們組織各地方主管部門完成了包括發電、建材、有色、鋼鐵、石化、化工、造紙、航空等重點排放行業7000余家企業2013至2019年度的碳排放數據報告與核查工作,為全國碳市場擴大行業覆蓋范圍奠定了基礎。
“十四五”是我國碳達峰的關鍵期、窗口期,碳市場將實現從
試點交易先行到全國市場建立,從單一行業突破到多個行業納入,從啟動上線交易到持續平穩運行。我們將在發電行業碳市場運行良好的基礎上,逐步將市場覆蓋范圍擴大到更多高排放行業,豐富交易品種和交易方式,實現全國碳市場的平穩有效運行和健康持續發展,有效發揮市場機制促進地區和行業層面總量管理的作用,促進綠色低碳技術創新、引導氣候投融資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目前全國碳市場建設已經進入關鍵階段,將盡快發布登記交易結算相關規則,完成注冊
交易系統的進一步建設,組織做好配額分配運行測試,盡快啟動上線交易。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