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減排需要改變傳統的“取舍”思維
“說到碳的問題,一個是存量,一個是新的增量。其中存量大多來自于過去200年工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排放。”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行長金立群指出,發展中國家尤其低收入國家可能會擔心,如果他們把所有的資源都用來應對氣候變化,會對國家經濟產生影響。
“要么排放,要么經濟發展放緩,人們把這個看作是二選一的選擇,這是取舍的思維。”在金立群看來,應該要把這種取舍的思維改成一種相互促進的思維,也就是說,從高碳到零碳的轉型,是能夠促進經濟增長的。
“這是眼前利益和長期利益的關系。”金立群呼吁發展中國家從長遠角度來看問題,“把對綠色經濟的投資看作是對于未來的投入,那么就會看到未來的收益。”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林毅夫則指出,應對氣候變化是全世界共同的責任,但也是有差異的責任,發達國家應該承擔起較大的責任,應該在技術等方面幫助其他發展中國家。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