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碳價”引導資源配置
澎湃新聞: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加快建設全國用能權、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以下簡稱“
碳市場”)。
碳市場將發揮怎樣的作用?
馬駿:碳市場至少應該在兩個領域中發揮作用。其一,就是在被碳市場覆蓋的“控排企業”之間有效分配減排活動。未來這些“控排企業”會涵蓋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造紙、電力、航空等行業的大型企業。通過給企業設定碳排放配額,來激勵這些企業減排,如果減不下來,就要出資買配額。這對于參與碳市場的控排企業來講,就有了約束和激勵。但是這些企業的數量并不太多,估計未來全國碳市場大概覆蓋8000家左右。
其二,發揮碳價對所有企業和消費者行為的引導作用。我認為這個作用更為重要,因為全國幾千萬個企業都會參與其中,都應該受到碳價信號的引導。如果碳價被認為是要上漲的,那么所有的高碳行業就會預見以后的高成本,從而自覺減少對高碳活動(生產、采購、運輸、消費)的投資和參與,轉向低碳的經濟活動。這就是碳價引導全社會資源配置的功能。
因此,必須要有一個有效的碳定價機制,這是碳市場最核心的功能。有效的碳定價要建立在足夠的流動性基礎上,要動員更多主體參與進來,尤其是金融主體要參與進來。而且不能光要有現貨市場,還要有期貨和其他衍生品市場。比如,期貨市場可以給出未來五年乃至十年的碳價軌跡,這個
價格信號就會影響企業中長期的綠色投資偏好。
澎湃新聞:哪些行業應率先進入全國碳市場?
馬駿:目前進入全國碳市場的只有電力行業,從單個行業來講,它的排碳量是最大的。今后,其他重化工業都要納入全國碳市場,鋼鐵、水泥、石化、有色等行業都應該進入。至于對這些行業的約束有多大,則取決于
碳配額的設置水平,如果
碳配額設置得過松,碳價就不會上升多少,對企業減碳的壓力或約束機制就比較有限。
世界銀行有個測算,認為中國如果要落實《巴黎協定》(編者注:《巴黎協定》的主要目標是將本世紀全球平均氣溫上升幅度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并將全球氣溫上升控制在前工業化時期水平之上1.5攝氏度以內),10年內中國的碳價應該要漲10倍。這就要求在總量上嚴格控制碳配額,這樣碳價才能上去,才能對高碳行業有足夠的約束力。
參與碳市場的許多高碳企業,天然有惰性,會抵制把配額設置得較緊的政策。我們需要有一個自上而下的目標,比如按照實現碳中和的目標來倒算配額的總量,并在此基礎上給企業設置碳配額。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 放_交-易^網^t an pa i fang . c 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