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
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
碳中和#,我國宣布了
碳中和目標,引發了世界關注。據美國《紐約時報》稱,“中國若實現該承諾,將對減緩全球變暖作出重大貢獻。”
2020年10月21日,生態環境部副部長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碳排放強度提前完成了“十三五”約束性目標,且與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費比重數據一起,提前完成了中國向國際社會承諾的2020年目標。
下一步,我國將努力實現新的國家自主貢獻和碳中和愿景。具體可分為2大重點戰略:
1、堅定實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全面加強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推動構建
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
2、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化石能源消費。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深化重點領域綠色低碳行動。加快推進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開展二氧化碳排放達峰行動,加快建設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推動綠色低碳技術創新,切實提升氣候治理能力。
有機構預測,如果中國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那么全球升溫將減少0.2-0.3攝氏度。
那么,該如何實現呢?
1、加大經濟轉型的強度和力度,以數字化推進低碳化,控制高耗能、重化工業發展,調整產品和產業結構。
2、充分節約資源,發展循環經濟,同時加強能源替代,非化石能源在整個能源體系中的占比要達到70%到80%以上。
3、高耗能產業在“十四五”期間,要率先實現二氧化碳排放達峰。
4、進一步發展和完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引導社會投資向低碳綠色產業傾斜。
5、加強生態環境的保護、治理和修復,提升生態系統的服務功能,增加
碳匯。
上述專家還表示,“中國的碳中和目標,實際上是以實現1.5℃溫控目標為導向的長期深度脫碳轉型路徑。”
專家還指出,實現碳中和目標的可能路徑分為2個階段,即以2030年為分水嶺,前期強化自主貢獻目標(NDC)并不斷加大減排力度,后期迅速向1.5℃目標所要求的減排路徑靠攏。
此外,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社會處副處長還表示,想要如期實現目標,少不了“要加速
碳捕集利用與封存(
CCUS)技術等脫碳或負排放技術的研發與應用”,“盡早部署煤電
CCUS、生物質耦合CCUS和工業領域CCUS技術的示范與推廣”。
這是挑戰,但也沒有人會否認這是機遇。
《中國長期低碳發展戰略與轉型路徑研究》報告提出了四種情景構想,其中實現1.5℃目標導向轉型路徑,需新增投資約138萬億元,超過每年GDP的2.5%。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