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碳排放配額分配方式與歐盟碳市場相似
歐盟碳排放交易市場啟動于2005年1月1日,是目前全球建立最早、規模最大、覆蓋最廣的碳市場。
在2013年之前,EU ETS(歐洲碳排放交易體系)主要根據各企業的歷史碳排放數據免費給予企業碳排放配額。但這一做法違背“污染者付費”的基本原則,導致長期以來市場交易低迷。
2013年之后,EU ETS規定碳排放強度高的設施依據其產量,將少分配到配額,并逐步提高配額拍賣的比例以強化市場化的價格發現作用。
到2020年,EU ETS約有60%的配額是通過拍賣發放的。其中,發電行業從2013年起幾乎完全不分配免費配額。
“我國
試點碳市場也有這方面的實踐。廣東、湖北和
北京等地的
試點碳市場都探索過有償分配碳排放權。”孫永平說。
以廣東為例,廣州碳排放權交易所早在2015年9月21日曾舉行過廣東省2015年度碳排放配額第一次有償競價發放活動,最終以統一成交價16.1元/噸完成全部30萬噸2015年度配額的競拍。成交價高于政策保留價12.84元/噸。
不久前,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在接受《中國環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生態環境部將推動《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盡早出臺。研究配額有償分配相關制度、配額結轉處理方式;開展碳排放權交易、用能權交易、電力交易銜接協調的相關研究。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