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信發集團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推進
節能減排,2019年、2020年兩年信發集團實現盈余總量1759萬噸。2021年12月7日,集團率先完成全國
碳市場第一個
履約周期配額清繳。”信發集團副總經理張懷濤自豪地說。
華電山東公司副總經理姚洪告訴記者:“華電山東公司是中國華電集團有限公司裝機規模最大的區域公司,其中火電裝機占山東電網直調公用總容量的32%,我們去年圓滿完成了全國碳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的履約任務,以實際行動體現了央企的責任與擔當。”
一個個重點排放企業以碳達峰
碳中和戰略為目標,大力開展節能降碳,加強
碳資產管理,為完成第一個履約周期的履約任務勇于擔當,正是山東省積極開展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推動經濟社會
綠色低碳轉型的一個縮影。作為
碳排放大省,山東省火電、鋼鐵、電解鋁、地煉等高碳行業企業多,面對履約企業數量、履約配額總量全國最多的“雙重”壓力,如何完成全國碳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的配額清繳工作?怎樣深入推進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加快
綠色低碳發展?
山東省生態環境廳黨組副書記、副廳長侯翠榮告訴記者:“為深入推進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山東省堅持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協同推進,圓滿完成了全國碳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的配額清繳工作,全省305家發電行業重點排放企業實際履約11.52億噸,累計成交額45.98億元,占全國總成交額的58.14%。”
2021年7月16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一經啟動,就成為全球覆蓋溫室氣體排放量規模最大的碳市場。
山東是履約工作最重的省份,納入全國碳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配額管理的發電行業重點排放企業共330家,核定應履約企業320家,占全國應履約企業總數的1/7,數量全國第一。
山東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碳排放權交易工作,督促重點行業企業做好碳資產管理工作,利用碳排放權交易杠桿,促進全省企業節能降碳,推動能源結構的調整和轉型升級,助力碳達峰碳中和。
侯翠榮坦言,山東在實際履約工作中面臨不少困難:由于發電行業重點排放企業數量多、基數大,中小型熱電企業和企業自備電廠多,全省存在配額缺口的重點排放企業數量比其他省份多。同時,
碳交易是新事物,山東又沒有經過
碳交易試點運行,部分企業對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存在觀望心態,重視程度不夠,管理力量薄弱,對政策規定認識理解不到位,沒有開展燃煤單位熱值含碳量實測,導致碳排放配額存在缺口。雖然全省碳排放配額總體有盈余,但具體到每家企業,配額盈缺情況不平衡。
為堅決完成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的碳排放配額清繳任務,山東省加強政策宣傳,先后組織了全省發電企業碳市場能力建設培訓、全省應對氣候變化專題研討班,召開了全省發電行業重點企業配額履約清繳培訓動員視頻
會議,引導全省發電企業積極參與國家碳市場交易活動。采取公開招標的方式確定了16家第三方核查機構,對700多家重點排放企業2020年度碳排放情況進行了核查,涉及發電、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造紙等高排放行業。2021年10月,山東省生態環境廳還組織了4個核查組,開展對重點排放企業的專項復查工作。
截至今年1月10日,山東省納入全國碳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配額管理的發電行業重點排放企業,除13家被法院查封賬號和兩家關停注銷企業無法交易不能履約外,其余305家企業全部完成履約,實現了“應履盡履”。
全省應履約總量11.54億噸,實際履約量11.52億噸,履約比例99.82%。全國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額79.08億元,山東省累計成交額45.98億元,占全國58.14%。
“信發集團先后關停了13臺30萬千瓦以下燃煤機組,總裝機容量達到164.5萬千瓦,現運行的60萬千瓦高效超超臨界機組,發電煤耗率僅為248克/千瓦時。同時,對所有燃煤電廠進行升級改造,年節約標煤100多萬噸,減排二氧化碳260多萬噸。”張懷濤告訴記者。
碳資產管理是衡量一家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指標。信發集團從碳資產管理的體系建設入手,建立碳排放與碳資產的考核制度,健全碳資產數據采集、匯總和報送系統,加強相關人員業務培訓和碳監測水平,確保數據真實無誤。
正是在節能降碳中“未雨綢繆”,山東省于2021年12月6日下發企業具體配額后,僅1天的時間,信發集團便完成了配額清繳。截至今年1月7日,信發集團交易量1140萬噸,占全國總交易量6.4%;總交易金額5.89億元,占全國總交易額的7.67%。
山東省生態環境廳應對氣候變化處處長吳泓洋說:“第一個履約周期碳排放配額履約清繳工作的完成,充分體現了山東省企業的責任擔當,重點排放企業承擔減碳和履約的主體責任,在煤價高位運行的情況下克服困難、積極履約。全省共計145家企業申請
CCER(國家核證自愿
碳減排量)賬戶開立,共有51家企業提出
CCER抵銷配額清繳申請,申請抵銷量628萬噸。”
集團資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齊魯石化分公司2019—2020年
碳配額缺口超過150萬噸,第一時間通過協議轉讓、掛牌交易等方式從碳市場購買配額,積極承擔履約責任,一次性完成碳排放交易市場第一履約周期配額履約清繳工作,共清繳配額1600余萬噸。
濟南興泉能源有限公司在全國碳市場開市前,就成立了
碳足跡管理部。全國碳市場交易開始后,專業團隊搶抓機遇,迅速果斷低價購入配額,并不斷參與市場交易及時完成了履約任務,同時通過交易也獲得了效益,嘗到了加強碳資產管理的“甜頭”。
騎車出行、光盤行動、夜間加油、乘坐公交……濟南市民通過這些低碳行為累積“
碳幣”,兌換景區門票、文創產品等物品,參與實踐低碳行動。由濟南市生態環境局等相關部門發起共建的“全民低碳”綠色公益
平臺,吸引了眾多市民參與其中。
打開日照銀行APP,進入“碳普惠”平臺就能看到:簽約ETC,送10000碳積分;完成水費繳費,送500碳積分……日常的一些行為被量化為碳積分,可以兌換碳權益。
碳普惠,正越來越多地被群眾接受,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中。
吳泓洋告訴記者,碳普惠制是指為小微企業、社區家庭和個人節能減碳行為進行具體量化,賦予一定價值,并建立起以商業激勵、政策鼓勵和核證減排量交易相結合的一種正向引導機制。
據了解,山東省將積極探索開展碳普惠制建設工作,在濟南、青島、煙臺、濰坊和威海等市率先啟動試點,探索開發創新具有地方特色的碳普惠模式,建立健全激勵機制,為公眾的節能減碳行為真正賦予價值,實現人人低碳,人人受益。
為深入推進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山東省將開展二氧化碳排放達峰行動,深入推進產業綠色低碳發展,推動能源、工業、建筑、交通和公共機構等領域綠色低碳轉型,加強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排放控制,著力提升自然生態系統
碳匯能力。積極提升適應氣候變化能力,推進應對氣候變化科技創新,深入開展應對氣候變化基礎研究,積極爭創國家級、省級低碳技術創新平臺,強化應對氣候變化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加強關鍵核心綠色低碳技術研發和集成推廣應用。
山東省還發揮試點示范引領作用,深入開展低碳試點示范、近零碳排放試點、氣候投融資試點和重點行業低碳化改造以及
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示范工程。支持濟南、青島、煙臺、濰坊4個國家低碳城市試點,打造一批具有典型示范作用的低碳城市、
低碳社區和低碳工業園區試點,探索適合山東省情的低碳發展模式。開展綠色低碳全民行動,加強應對氣候變化宣傳教育,優化全民參與社會環境,倡導踐行簡約適度綠色
低碳生活。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