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地方碳信用機制發展迅速
碳信用市場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我國也積極參與全球碳信用市場建設,推動碳減排事業不斷發展,地方碳信用機制發展迅速。截至2023年底,我國已建立6種地方碳信用機制,主要集中在東南沿海地區及
北京、重慶等直轄市。這些機制類型多樣,包括林業碳匯、低碳出行等,已成為推動區域溫室氣體減排的重要工具。
陳浩認為,我國碳信用市場未來將朝著高質量的趨勢發展,高質量碳信用的核心包括項目真實性保障、減排量準確計量、減排成效持續性、社會經濟效益并重,我國在高質量碳信用方面已有很好的基礎,可以借助我國在綠色技術、AI技術等領先優勢,在低碳零碳負碳場景應用、預防和緩解項目逆轉風險、碳信用項目更多附加效益、持續性的監測機制等方面開展更多模式的創新和探索,建立我國的高質量碳信用標準。
“未來,我國將繼續完善地方碳信用機制體系,擴大覆蓋范圍,提升運行效率,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作出更大貢獻。”劉志表示,從趨勢看,2005年至2023年,各行業碳信用簽發注銷情況略有不同。其中,可再生能源、能源效率、廢物處置、農業林業和土地利用等行業碳信用簽發量整體呈現上升態勢;化工和制造業、交通運輸、逸散排放等行業碳信用簽發量在達到峰值后開始回落。從簽發總量看,可再生能源簽發的碳信用最多,其次是逸散排放、農業、林業和土地利用等,交通運輸的碳信用簽發和注銷量最低。
“目前,眾多企業已經開始通過購買碳信用來助力自身實現碳中和目標。這一趨勢表明,碳信用市場在中國碳減排和碳中和戰略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劉志表示,我們可以將碳信用視為一種特殊的資產。這種資產不僅能夠進行傳統意義上的資產交易和操作,還能夠用于消費領域,例如實現碳中和。當企業或機構通過購買碳信用來進行碳排放補償時,相應的碳信用便會在流通環節中被注銷,但與之相關的信息將被永久記錄,這為未來的追溯和監控提供了便利,確保了碳減排行動的可信度和透明度。
業內預計,未來我國將進一步完善地方碳信用機制體系,擴大機制覆蓋范圍,提升機制運行效率,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作出更大貢獻。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0放_交-易=網 t an pa ifa ng . c 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