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戰爭引發的能源危機雖使可再生能源相對于化石燃料更便宜,但全球化石燃料
碳排放量去年再創新高??茖W家繼續警告,除非世界現在就開始大幅度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減排),否則人類將無法實現把氣溫上升幅度控制在比工業革命前高2攝氏度之內,并將難以避免災難性的氣候變化。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2022年4月發布的一份報告指出,幾乎所有國家在減排方面的投資都遠低于所需。
根據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The Climate Promise的報告,許多國家因此正在考慮借助
碳市場(carbon market)作為應對方法之一。
碳市場其實就是
買賣碳信用的交易體系。每減少、截存或避免排放一公噸的二氧化碳或其他溫室氣體,等于一個單位的可
買賣的
碳信用。
德勤新加坡(Deloitte Singapore)財務咨詢服務總監拉胡爾·卡爾(Rahul KAR)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指出,碳市場的出現有著科學、政治和金融方面交互關聯的因素?;诳茖W證據顯示溫室氣體排放對氣候的影響和其危害,國際經過多年談判定下目標和要求,強制規定減少碳排放,因此出現為符合減排要求的合規市場(compliance market)。
根據The Climate Promise的報告,人們較常聽到的合規市場相信是排放權交易制度(emissions trading system,簡稱ETS),這是由一個中央機構制定并向受管制行業中的企業或國家(例如歐盟成員國),分配一定時期內可排放的特定種類污染物的最高限額或許可。如果排放超過限額,就得向市場購買他人未用完可出售的排放許可。這是個強制性的制度。
歐盟是在2005年設立世界第一個國際的ETS。中國在2021年推出世界最大型的ETS,估計占全球石化燃料碳排放的七分之一。
世界銀行網站的資料顯示,還有不少國家推行或計劃推行ETS,包括加拿大、韓國、新西蘭、哈薩克斯坦。墨西哥在全國試行,日本、巴西、智利、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泰國和越南都在考慮ETS,不少國家的某些地方也已實行ETS。而根據國際碳行動伙伴組織(ICAP),2022年初已在運行的至少25個ETS,占了全球國內生產總值的約55%。
拉胡爾·卡爾指出,在合規市場以外也有公司自愿減排,它們的碳信用供應和需求,形成了自愿市場(voluntary market)。這類市場從買賣雙方的私下交易,已發展至出現公開的交易
平臺。一些大企業致力實現比合規還高的減排量,以顯示它們的環保決心。它們的額外減排量,成為可以在自愿市場賣給其他公司的碳信用。
他指出,自愿市場當中的交易平臺,全球大概有10個規模較大的。包括新加坡的碳信用交易平臺Climate Impact X(簡稱CIX)、香港交易所的平臺和美國洲際交易所(ICE)的平臺。
CIX是由星展銀行、新加坡交易所、渣打銀行和淡馬錫控股合作,在2021年成立推出的碳信用交易平臺。
拉胡爾·卡爾說,在2021年,合規市場和自愿市場出現一些匯合,在自愿市場的碳信用,也可以用于合規市場。而合規市場與自愿市場的區別也日漸模糊,例如一些項目或國家的減排量既用于合規,也可在自愿市場賣。若從減排范疇來看,多數合規市場鎖定于范疇1的減排(企業直接持有的業務的碳排放);范疇2的減排(間接碳排放,包括企業使用的能源在產生過程中的碳排放),和范疇3的減排(范疇2以外的其他間接碳排放),則多數是在自愿市場。
如今,市場已形成由三個部分組成的體系:一、框架部分,這包括減排測量和報告;二、貿易部分,涉及碳信用的買賣;三、投資部分,涉及為減排項目提供所需的資金。
歐盟是在2005年設立世界第一個國際的排放權交易制度。中國在2021年推出世界最大型的排放權交易制度,估計占全球石化燃料碳排放的七分之一。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