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4月15日在2018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年會上發布《環境因子對企業信用風險之分析》研究報告。該成果系綠金委年度成果之一,由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助理院長施懿宸教授帶領綠色金融產品創新實驗室團隊研究完成。
高效率金融體系的一項重要特征就是能夠對重大風險進行識別、定價和管理,其中包括對環境風險的識別和管理。2016年G20綠色金融研究小組(GFSG)提出了發展綠色金融所面臨的七大挑戰,其中之一是缺乏識別和量化環境風險的工具。2017年GFSG聚焦于環境風險分析與公開環境信息數據。中財綠金院受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委托,完成資產管理業環境壓力測試方法學創新研究,測算環境因子對資產收益率的影響。同時,在數據庫建設基礎上,進一步展開方法學創新研究,重點分析環境因子對企業信用風險的影響,形成《環境因子對企業信用風險之分析》研究報告。
該報告采用著名的KMV模型,通過股票市價、股價波動度與負債價值,估算公司資產價值與違約間距,進而求出受評公司預期違約機率,衡量納入環境風險之后企業違約風險的變化。該研究的創新點是將KMV模型加入環境風險因子,重新估計違約機率,以兩者的差距作為環境風險因子的影響。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com
該報告以滬深300成分股為研究樣本,得出如下結論:
夲呅內傛萊源?。骇鎲┨?排*放^鮫*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1)碳價上升會導致企業預期違約率上升;碳價上升速度越快,預期違約率上升速度越快。
(2)在5%極端風險產生時,碳價上升會導致企業市值的最大可能損失值(VaR)上升;碳價上升速度越快,最大可能損失值上升速度越快。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 a i fang . com
(3)在20%,30%和40%的極端風險產生時,相較于無碳風險資產組合,10倍碳風險資產組合市值的最大可能損失值上升;極端值概率越大,最大可能損失值上升速度越快。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研究負責人施懿宸教授表示,環境因子通過影響企業的經營績效從而影響企業的估值與股票收益率,若企業資產價值低于負債總額即產生違約,企業資產價值低于負債的概率即為企業預期違約概率,也就是企業的信用風險。所以環境因子藉由影響企業資產價值從而影響企業信用風險,如果企業的資產因為環境風險而成為擱淺資產(stranded assets)將造成企業違約概率大增,其中高排放的企業違約概率更高。
中財綠金院院長王遙教授表示,環境因子對企業風險的影響正逐步得到業界重視,學術界對于相關課題的研究在不斷深入,綠金院將在前期研究基礎上,持續展開相關研究,特別是方法學創新研究,并進一步促進成果的轉化落地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