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已有的三家本土審核機構都是國有性質,民營資本尚未參與,有巨大的投資空間?,F階段,中國的審核機構段需大力做好人才貯備和能力培養的工作,修煉好自身能力,積極向聯合國提交資質申請,力爭在龐大的碳信用審核市場分一杯羹。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碳市場信息提供商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老牌情報商看中新興碳市場。與傳統的股票期貨行業相比,碳市場還屬于一個相對封閉的小眾市場,信息比較閉塞。特別在中國,嚴重缺少從事碳市場分析的研究機構。雖然國內的一些券商如國信、國金證券的研究部發表過涉及碳交易的研究報告,但都是以為股票投資服務為主要目的,對碳交易的研究不夠深入,信息量也不充分。
反觀國外,許多傳統頂級的情報商已經大舉進入碳市場分析領域,如路透社收購了PointCarbon,彭博社收購了NewEnergyFinance。這些行動表明了碳市場信息的重要性越來越被認可。特別是在碳市場形成的初期,誰掌握了信息誰就掌握了市場走向。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a np ai fan g.com
近水樓臺,中國企業機不可失。據易碳家了解到,中國作為碳交易的最前端市場,對信息的需求十分緊迫,投資人適當的投入就能換來權威地位。而且據悉,一些嗅覺敏銳的國有金融機構已經開始碳金融的研究,力爭占領碳市場的先機。例如中信證券公司投巨資開展碳市場研究,興業銀行也成立了可持續金融中心。民營資本千萬不要錯失此良機。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放*交-易^網 t an pa i fa ng . c om
碳指標零售渠道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a np ai fan g.com
化整為零,面向個人。隨著中國內部自愿碳市場的逐步建立以及個人環保意識的提高,自愿減排指標的拆分和零售將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像銀行、旅行社、大型超市、社交網站,這類擁有眾多個人客戶的機構可以利用自己銷售網絡將拆分的自愿減排量以較低的價格銷售給個人,用以實現消費端碳中和,聚沙成塔,市場規模也不容忽視。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 a i fang . c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