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越來越多的綠色貿易壁壘,中國又該如何應對?
面對綠色貿易壁壘,中國又該如何應對?劉佩忠提醒,需要注意的是,CBAM造成的關稅成本會削弱我國鋼鐵、鋁等行業企業在英國以及歐盟市場的競爭力。在碳市場規則方面,由于英國、歐盟根據自身情況制定CBAM數據報送方法和數據標準,我國相關行業產品出口還可能面臨標準制定差異所導致的不利情況。此外,由于目前我國碳排放交易市場只包含電力行業,其他行業企業產品出口則需要繳納CBAM的碳差價,這將不利于我國碳排放交易市場形成國際影響力。
劉佩忠表示,未來,我國應對碳邊境調節機制需要注重以下幾點:一是推動高碳排放行業低碳轉型。隨著國際社會對氣候問題關注度上升,高碳排放行業需加快綠色低碳轉型,降低CBAM機制對生產成本和競爭力的影響;二是建立權威的碳排放核算方法和數據體系。碳排放相關數據是執行碳邊境調節機制的基礎,掌握權威碳排放核算方法和數據庫,能幫助我國在CBAM機制下擁有更多的話語權;三是擴大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覆蓋范圍。CBAM實施細則涉及大量碳市場運行管理方案,未來需要逐步擴大碳市場范圍,為我國與西方國家開展細則對話創造有利條件。
總而言之,盡管“碳關稅”機制有單邊色彩,卻迫使中國加快重視企業
碳管理、產品
碳足跡管理、優化供應鏈管理等。中國企業應時刻關注國際變化趨勢,找準供應鏈里的位置發揮創新優勢。在和他國出口企業的交鋒中發揮低碳優勢,未嘗不是CBAM帶給我們的機遇。
新京報零碳研究院研究員 陶野
編輯 王進雨
校對 趙琳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