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價差或將成為博弈的焦點
歐洲環保協會與中創碳投發布的《2021年中國碳價調查報告》預計,2022年的全國
碳市場平均碳價預期為49元/噸,到2025年將升至87元/噸,在2030年之前將達到139元/噸。2022年2月,歐盟
碳期貨價格一度高達94.94歐元/噸左右,約合人民幣700余元/噸。此差價未來可能會導致進出口貿易上的“麻煩”。
這一機制最可能首先沖擊鋼鐵、電解鋁、水泥、塑料等能源密集型行業,這些行業多有中歐之間的大宗進出口交易。以鋼鐵、造船行業為例,一旦CBAM正式推行,以歐洲碳價與我國碳價的差值為計算方式征收碳關稅,會造成這些行業利潤的大幅下降。
碳邊境調整機制一旦成型,我國將由此遭受每年數十億歐元的“碳關稅”,能源和化工行業的損失將尤為慘重。延伸來看,中國輸歐商品大多處于產業鏈中低端,能耗高、附加值低,容易成為“碳關稅”的懲罰目標,可能帶來中歐貿易格局的變化。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_碳0排0放^交-易=網 ta n pa i fa ng . co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