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梅:2009年3月,APP(中國)順利完成了集團首個“碳足跡”評估項目,成為國內制漿造紙行業中首家對企業進行大規模碳排放進行全面評估的企業。“碳足跡”評估有助于企業量化并深入了解生產、經營活動對氣候變化的影響,同時采取有效措施以減少整個供應鏈中的碳排放。進行“碳足跡”評估的企業普遍認為,節能減排能為企業帶來雙重收益,既可以降低企業能耗、節約經營成本,又可以使企業處于環保領先地位。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網-tan pai fang . com
但國內大多數企業對此缺乏正確認識,低碳意識淡薄。要想改變這種狀況,一是加強對企業和企業負責人的環保教育宣傳,尤其要提高企業的誠信意識和環境保護意識。二要強化社會各界的責任意識,尤其是政府相關部門的責任意識。三是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并加強執法監督。四是借鑒有關的國際經驗和國際標準,制定低碳認證制度,開展低碳認證試點等。總之,要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多方面相配合。
但問題是,在國內,企業加強環境保護所取得的環保領先地位究竟能為企業帶來多大的好處?
記者:2011年10月,國家發改委同意北京、天津、上海、重慶、湖北、廣東等6省市和深圳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主要涉及造紙等高能耗、高排放行業。您覺得碳排放交易的實施是否在為碳關稅“試水”?您對此有何見解?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_碳+排.放_交^易=網 t a n pa ifa ng .c om
王雪梅:是的。碳交易在部分發達國家已經非常成熟。碳排放交易,是企業被限定了排放額后,如果要多排放,需要購買額度。如果排放的二氧化碳少于計劃,少排的額度可以用于交易出售。這對節能減排做得好的企業來說,無疑是一項利好。在完成自身節能減排任務的同時,還可以將超額完成的部分銷售給其他企業,用所獲資金降低自身節能減排成本。我國在南非德班世界氣候大會上宣布,計劃在“十二五”期間建立自己的碳排放交易系統(ETS)。 夲呅內傛萊源?。骇鎲┨?排*放^鮫*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建立低碳經濟的市場體系和政策體系,開征碳稅和推行碳交易被認為是有效的經濟政策手段。所以,中國有必要建立統一的碳交易市場。積極參與國際碳交易、開征碳稅,是主動應對碳關稅的有效措施。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_碳+排.放_交^易=網 t a n pa ifa ng .c om
根據WTO有關協議的規定,如果我國對國內企業實施碳稅,歐美日等發達國家對我國出口到他們國家的產品征收碳關稅是違背WTO規則下的雙重征稅原則的,缺乏合理依據。如果我國在國內征收碳稅,發達國家就沒有權利對我國產品征收碳關稅。我們既可以用這部分碳稅收入支持企業進行節能減排改造、開發新能源和改進新技術,也可以直接用碳稅收入對國內相關出口企業進行補貼,減少碳稅征收對他們造成的損失。在政策的調控性和收入分配的主動性方面,征收碳稅更具優勢,而且對企業造成的損失更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