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問題引起關注,全球各地政府都努力減排,希望達致「
碳中和」,國際上亦建立不同「
碳交易市場」。在本港,紡織及制衣界立法會前議員鐘國斌大約半年前成立「香港碳貿易中心」,聯同環保團體等專業人士,為企業進行碳審計及
碳交易等工作。
鐘國斌接受專訪時說,目前已有10多間企業及港商成為他的客戶,涉及制衣、電子、運輸等行業。他說一般會先為廠商做檢測,評估
碳排放量,再提供減排建議,例如安裝太陽能板、鍋爐燃料改用天然氣等,并計算出可作交易的碳權數量,預料最快本星期會有3至5萬噸已作認證的碳權可作
買賣。
不過,鐘國斌表示,環保設備成本不便宜,并非所有廠商都愿意投資更換,因此除了訂立減排法規,為廠商提供誘因亦相當重要。他又相信碳交易在未來發展潛力大,特區政府應加快步伐,把握
碳市場機遇,利用本港的優勢,加強發展
綠色金融,并與內地加強合作。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發言人回覆查詢表示,由政府和金融監管機構組成的督導小組認為香港與內地的緊密聯系,令香港得以促進環球資金流入內地碳市場。香港具備國際水平的綠色認證服務等優勢,能夠擔當內地接通世界的橋梁,貢獻碳市場發展。
局方又說,香港交易所于今年7月成立香港國際碳市場委員會,探索發展香港成為國際優質自愿碳市場,上月亦與廣州期貨交易所簽署諒解備忘錄,推動大灣區綠色低碳市場的發展。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