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廣州市高質量發展大會金融分會在廣州舉行,廣州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邱億通在會上表示,2024年,廣州金融業將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賦能廣州高質量發展。
綠色金融方面,邱億通提及,將強化重點
平臺建設,全力支持廣州期貨交易所推進
碳期貨市場和品種研究。推動廣州市屬國企與廣碳所合作建設碳核算、碳評價
平臺。推動金融機構創新豐富金融產品和服務。大力發展
綠色保險,持續做好
綠色債券工作。推進企業“碳賬戶+
碳信用”和個人碳普惠體系建設。
據了解,碳期貨是
碳金融產品發展的一個重點領域。近年來,國家和地方相關主管部門均在密切留意和支持廣州期貨交易所碳期貨產品的推出。為優化
碳市場建設,2023年12月25日,國家發改委發布的《粵港澳大灣區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提出,建設大灣區綠色發展示范區,推動廣州期貨交易所積極研發
碳排放權、電力等綠色發展類期貨產品。早在2021年11月,工信部等四部門便聯合發文,支持廣州期貨交易所建設碳期貨市場,發展
碳金融服務。2023年2月,廣州市委、市政府聯合印發的廣州市《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 推進碳達峰
碳中和工作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加快推進
碳排放權現貨、期貨市場建設。與此同時,廣州期貨交易所方面也曾多次表示,將加大碳排放權期貨品種的研發力度。
“碳排放權現貨市場以
碳配額的現貨交易為主要目的,碳排放權期貨市場的主要功能之一是定價,碳排放權期現貨市場應緊密配合、定位清晰、形成合力,共同促進
碳減排的實施。”廣州期貨交易所相關負責人認為,碳排放權期貨可以為市場提供有效定價、提供風險管理工具、優化資源配置、擴大市場邊界和容量等方面促進減排。碳排放權期貨市場將極大豐富和完善碳市場體系,在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過程中發揮獨特作用,建設一個
價格有效、穩健運行、期現聯動的全國碳市場對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至關重要。
不過,目前我國碳排放限于現貨市場交易,參與方主要是與碳排放相關的企業,以電力企業為主,市場相對封閉,間接涉及排碳和碳吸收、碳利用以及其他企業無法進入市場進行投資。“當前全國
碳交易市場相對分散,各個交易市場難以做到有效對接,造成目前市場交易不活躍,也容易造成價格失真。”上海東亞期貨首席經濟學家景川表示,當下碳排放市場的發展關鍵是夯實現貨市場,擴大現貨市場參與的行業和規模,提升流動性,從而構建多方參與的大市場,形成碳排放權交易的全國統一交易所。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