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中小銀行
綠色金融領域的先行者,湖州銀行積極響應和落實國家“30·60目標”,采納赤道原則、加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金融倡議(UNEP FI),努力走出一條
綠色金融特色發展道路。截至2024年末,湖州銀行綠色融資規模突破280億元,累計發行
綠色債券36億元,
清潔能源貸款年均增速超52%,以實際行動“碳”索綠色低碳發展。
戰略引領:構建氣候投融資頂層設計
湖州銀行自2016年起將綠色金融納入全行戰略,制定并完善了《綠色金融三年發展規劃》《
碳中和銀行建設中長期規劃》等一系列綠色金融政策文件,明確分步走路徑,確保綠色金融戰略的系統性和前瞻性。
在董事會層面,湖州銀行設立綠色金融委員會和“戰略與ESG委員會”。在經營層面,湖州銀行成立綠色金融工作小組,在執行層面,湖州銀行設立綠色金融部一級部門,并配置綠色專營支行和專職崗位,形成了“頂層有設計、中部有體系、全員有基因”的協同推進機制。
此外,湖州銀行還通過差異化資源配置,在綠色信貸、清潔能源貸款等領域給予專項獎勵費用和優惠政策,全力支持綠色低碳產業發展。
產品創新:打造氣候友好型金融工具
湖州銀行以“綠色+”經營策略為核心,構建了涵蓋共富、轉型、普惠等6大領域的金融服務方案,推出了一系列專項綠色信貸產品,如“綠色園區貸”“綠融成長貸”“綠能貸”“綠儲貸”“綠色小微快貸”等,為低碳項目提供低成本資金支持。例如,“綠色園區貸”助力制造業園區綠色低碳設計,推動綠色產業集聚;“綠能貸”和“綠儲貸”支持光伏、儲能等清潔能源產業發展,近兩年清潔能源貸款年均增速超過52%。
“湖州銀行累計發行綠色金融債券36億元,募集資金定向支持可再生能源、綠色交通等氣候友好項目。”湖州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
在創新氣候友好型金融衍生品方面,湖州銀行探索
碳排放權質押、用能權質押等工具,幫助企業盤活碳資產;針對高碳行業的低碳轉型需求,提供中長期貸款和技術改造支持,并推出與企業ESG表現及碳效表現掛鉤的“低碳先鋒貸”,激勵企業減排,推動傳統產業綠色轉型。
風險管理:筑牢氣候投融資安全屏障
“我們深入分析氣候風險因素的傳導路徑,探索開展氣候壓力測試,評估碳定價對貸款組合的潛在影響,提前制定應對措施”。湖州銀行相關負責人說,通過采納赤道原則,對融資項目進行環境風險分類(A/B/C類),高風險項目需制定緩釋措施,確保環境與社會風險的精細化管理。
此外,湖州銀行在國內城商行中率先上線企業ESG評級系統,將ESG指標體系引入違約率模型,每月定期分析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識別與客戶活動相關的環境風險,有效提升了對信貸客戶
履約能力的預判能力。
夯實內基:強化氣候投融資能力建設
在創建智能服務
平臺方面,湖州銀行于2019年啟動綠色金融智能服務
平臺——“綠色信貸管理系統”的創建,通過智能化識別綠色分類和“系統初分+人工糾偏”層層審核機制,確保資金精準投向符合氣候目標的領域。
“我們創建了信貸資產碳核算系統,動態監測企業碳排放和環境影響,助力企業在綠色發展中建立堅實的碳資信。”湖州銀行相關負責人介紹。
另外,湖州銀行還積極參與國內外綠色金融政策和標準的研究,先后參與制定《綠色貸款專項統計制度》《綠色銀行評級方案》《金融機構環境信息披露指南》等政策法規,為中國綠色金融發展貢獻了湖州銀行的智慧和經驗。
未來展望:引領氣候投融資新賽道
“未來,我們將繼續加大對綠色、低碳、轉型等項目的信貸支持,服務國家‘雙碳’戰略和實體經濟綠色轉型,推動綠色金融規模持續增長,為經濟社會綠色低碳發展貢獻更多金融力量。”湖州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
湖州銀行將積極探索轉型金融和生物多樣性金融領域,推動綠色金融與可持續發展目標的深度融合,拓展綠色金融邊界,為全球可持續發展貢獻中國智慧。
在國際合作方面,湖州銀行將繼續加強與國際多邊機構的合作,創新貿易融資業務模式,助力企業綠色出海,打造氣候投融資領域標桿銀行,書寫中小銀行服務生態文明的“湖州方案”。
“湖州銀行還將以金融力量賦能綠色轉型,為全球可持續發展貢獻中國智慧,引領氣候投融資新賽道,助力實現經濟社會綠色低碳發展。”湖州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