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建設零碳園區的理由非常充分
對企業而言,投資建設零碳園區的理由非常充分。
在政策導向上,零碳園區符合碳達峰、碳中和“3060”目標,提早布局有利于塑造企業形象;在經濟上,發展清潔能源、布局綠色低碳產業能讓企業通過碳交易等形式獲得商業利益。遠景科技CEO張雷在此前召開的鄂爾多斯產業大會上表示,根據初步計算,未來將有2萬億元中國出口產品,直接面對碳關稅壁壘或隱形碳成本的挑戰,零碳產業園能夠幫助企業產品獲得碳成本競爭優勢。
在獲零碳認證的京東“亞洲一號”西安智能產業園,廠房屋頂的10萬平方米光伏發電設備為園區提供了綠色電源。這些綠色電力白天可供園區自動化設備運轉,還可以通過“汽車+充電樁+光伏”的項目
試點,為電動新能源車充電;同時,園區部分智能設備實現了“黑燈作業”,每分鐘省電2283度,相當于普通家庭一年半的用電量。
對物流園區而言,車輛
碳排放和倉庫用電兩部分加起來,基本上占了園區整體
碳排放的近70%,通過技術創新和綠色用電,企業得以成功減排并提升了經濟效益。
共識尚待凝聚
園區運營過程中的碳排放總量究竟該如何計算,行業并未完全形成共識。
根據世界資源研究所(WRI)和世界可持續發展工商理事會(WBCSD)在《溫室氣體核算體系》中的劃分,行業在核算園區或者企業在經營活動中的減碳量指標時,會考慮三種不同的碳排放范圍。
“三種范圍的主要差異在于能源消耗的時間與空間。范圍一是公司直接燃燒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如果是工業企業,就是企業生產過程中的排放;范圍二是由購買能源產生的間接排放,包括企業購買的外部電力或者燃氣。一般這兩個范圍產生的碳排放占比較大。”未來碳中和研究院秘書長王則開表示,“范圍三要算上產品供應鏈上下游的排放,是前兩者以外公司產生的其他排放,包括產品運輸、采購,乃至員工上下班交通產生的碳排放。”
有行業
專家向記者表示,目前企業想要核算范圍三的碳排放難度較大,將范圍三列入核算清單的零碳園區,主要采取的是在園區內增加新能源汽車充電樁,通過為園區物流車輛、員工私家車充電的形式量化并統計相關碳排放數據。產業鏈是個很大的概念,不可能每個環節都從“源頭”追到“終點”。
難以追根溯源的除了經營過程中產業鏈上下游的碳排放,也包括園區內建筑的碳排放。
清華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節能分院副院長劉加根告訴記者:“是否含建材的碳排放是零碳園區定義的一個爭議點。這關系到零碳園區做的是運行零碳,還是全過程零碳。全過程零碳包括了建筑從最初建造到最終拆除所產生的所有碳排放。一般來說,建筑施工和拆除產生的碳排放很少,分別占1%和0.5%左右。但建筑建材是碳排大戶。按權重來說,建筑建材中的隱含碳可能占建筑整體碳排放的30%,建筑運營過程中的碳排放約占70%。”
對大型工廠或運行能耗較高的建筑而言,運營過程中的碳排放占比可能更高,但建材本身的碳排放很難忽略不計。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網-tan pai fang . c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