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危機與氣候危機的雙重壓力要求推進碳金融
COP28是在世界經濟和生態環境都處于危機狀態的背景下召開的。2023年,全球經濟受到激烈震蕩,特別是新冠疫情引起的全球經濟衰退,局部戰爭導致的能源
價格上漲,全球經濟發展面臨諸多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如債務危機、通貨膨脹、利率高企、貿易不振等。與此同時,2023年,全球變暖加速來臨,極端氣候事件頻頻發生。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塔拉斯表示,極端天氣已經成為新常態。經濟復蘇和氣候危機治理的雙重壓力,呼喚和要求更加市場化的氣候危機治理模式,只有通過綠色金融的支持,才能將氣候危機治理轉化為經濟增長的新動力。而碳金融,就是化氣候危機壓力為經濟增長動力的重要手段。
人們總是擔心碳減排給經濟造成的負擔和壓力。但碳金融的作用,一是可以降低減排成本;二是可以將減排轉化為具有盈利的商機。例如在同一個碳交易市場體系,有A和B兩個控排企業,雖然承受著同樣的減排任務,但是,因為各自減排成本的差異性,A企業減排成本是120元/噸,B企業減排成本是60元/噸。如果市場
碳價是80元/噸。A企業的理性選擇是在
碳市場購買碳配額,它的減排成本因此降低到80元/噸。B企業的理性選擇是不但自己減排,還幫A企業減排,因為A企業每減一噸碳就可以收益20元。沒有碳交易,整個社會減兩噸碳是180元,但有了碳交易后,整個社會減少兩噸碳的成本變為140元,因為碳交易市場,碳減排成本從180元減少到140元。而且,B企業因為減碳可以盈利,它會擴大減碳規模,將減碳做成一個新產業。因此,社會就形成了一個新的減碳產業。減碳技術是在不斷研發和進步的,形成了減碳行業的市場競爭,這種市場競爭會進一步降低減碳成本,并轉化為減碳產業的盈利。
這種盈利還會引導資本等資源進入綠色產業,使整個市場資源實現優化配置,但并不會減少市場的總需求。例如工信部建立了新能源車和傳統燃油車的雙積分碳交易市場。因為減碳效益,新能源汽車獲得碳積分并出售,例如特斯拉,2020年之前一直在虧損,2020年,其賣出碳積分的收益是15.8億美元,其凈盈利是6.9億元。特斯拉、比亞迪等新能源汽車獲利,可以擴大再生產,而傳統燃油車因為碳成本的支付而競爭力受損,只能減少再生產。但是,市場中的汽車需求并沒有減少,只是從燃油車轉移到新能源汽車,市場中的資金和就業人員也沒有減少,只是形成了資源的重新配置,從燃油汽車公司轉移到新能源汽車。
目前,我國碳交易市場交易率還很低,僅為2%,很難起到降低減排成本優化市場資源的作用。在目前經濟復蘇和氣候危機的雙重壓力下,將氣候危機治理轉化為經濟增長動力,非常重要而緊迫。所以政府應制定相關政策提升我國碳交易市場的交易額,例如投入更多的產業以增大企業間減排成本的差異性,引進金融機構減少信息不對稱。
(本文刊載于《金融時報》2024年1月29日,藍虹:環境金融
專家,紐約大學博士后,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教授,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可持續金融行動機構高級學術顧問)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