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探索,完善碳市場
碳市場運行兩年來,哪些參與主體受益?
黃達飛:隨著全國碳市場上線交易,碳排放強度低、減排管理能力突出的控排企業擁有更多的配額盈余,可以在二級市場出售獲取收益,是碳交易機制最重要的受益方,部分上市能源企業也在年報中公布了碳交易收益情況,體現了企業在減排工作上的突出成效和擁抱碳交易這一新興市場的積極心態。
身處碳排放行業下游,
新能源汽車實行“積分”政策,目前仍置身于碳市場之外,您如何看待這一市場主體參與的時機和條件?
黃達飛:新能源積分作為鼓勵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重要機制,近年來有效推動了新能源車市場的快速發展。
新能源積分與碳交易共同作為推動低
碳減排的政策工具,現階段面向的行業不同,運行機制相對獨立,未來期待進一步探討兩個市場的互聯互通的可行性,通過加強制度和市場的銜接,提升市場化交易機制在促進減排方面的作用。
6月,生態環境部表示,力爭今年內啟動
CCER(核證自愿減排量)市場。這一動作,對當前的碳市場形成怎樣的補充?
黃達飛:實現“雙碳”目標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CCER機制)利用市場機制控制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重要政策手段,是全國碳市場的重要補充。
目前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僅納入電力行業,后續將逐步納入其他重點排放行業,但可再生能源、林業
碳匯、甲烷利用、節能增效等對減碳增匯有重要貢獻的行業無法通過市場機制獲得減排經濟回報。
夲呅內傛萊源?。骇鎲┨?排*放^鮫*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