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長高速萬年北服務區,1300塊光伏板組成的方陣延伸向遠方;在看不見的地下,太陽能正通過逆變器,源源不斷地為
新能源充電樁持續供能。
近日,隨著全國首筆“
碳減排掛鉤”
綠色交通貸款順利投放,江西高速公路分布式光伏發電工程項目全面上馬,新能源汽車今后有望不再“恐高”。這是繼“
碳減排掛鉤”風電并購貸款后,贛江新區
綠色金融改革產品再次“上新”。
近三年,江西新能源汽車市場保持高速增長,但高速公路充電樁布局少、“一槍難覓”等基礎設施短板,成為新能源車主在跨城、跨省出行的“心病”,也成為新能源汽車推廣、使用的“軟肋”。
贛江新區會同中國銀行贛江新區分行此番推出“碳減排掛鉤”綠色交通貸款項目,目標直指新能源汽車充電短板。據了解,項目落地的6700萬元,均用于新區某新能源有限責任公司在江西高速公路沿線布局的光伏發電設施項目建設,項目所發電力的75%用于服務區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的使用,余電并入國家電網。
“我們充分利用服務區、收費站、養護站、樞紐、互通、隧道等高速公路基礎設施,因地制宜安裝光伏設備。”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已在全省11條高速公路沿線建設195個分布式光伏發電站點,覆蓋56對服務區、139個收費站。按每個點10根充電樁計算,可滿足近2萬輛新能源汽車的充電需求。
“發電站+充電站”模式不僅為解決新能源汽車“里程焦慮”提供了解決方案,而且
節能減排效果明顯。據介紹,項目總裝機容量共15.82759兆瓦,每年可提供綠色電能約1500萬千瓦時,折合減少消耗標準煤約6000噸,減排二氧化碳14955噸、二氧化硫450萬噸,實現“綠上加綠”。
與以往固定資產貸款不同,項目創新引入“碳減排掛鉤”模式,將企業的貸款利率與“碳表現”掛鉤,設置分檔利率。“在10年貸款期內,我們將持續跟蹤項目的二氧化碳減排量,通過利率杠桿撬動企業低碳發展的潛在動力,讓企業享受碳減排帶來優惠利率的同時,激勵企業控碳、減碳。”中國銀行贛江新區分行副行長劉煉表示。
據了解,作為國家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贛江新區5年先后推出60余項綠色金融創新成果,連綿不絕的金融活水正不斷點綠成金,為高質量發展賦能聚勢。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