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金公司、華泰證券、申萬宏源證券、東方證券、中信建投、華寶證券6家券商分別發布消息,宣布公司自營參與
碳排放權交易獲得中國證監會無異議函。而此前中信證券、國泰君安已獲批參與
碳排放權交易。券商相繼闖入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將如何攪動市場風云?
應時而至
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以下簡稱全國
碳市場)碳排放配額年度成交量5088.95萬噸,成交額28.14億元。截至2022年12月22日,全國
碳市場累計成交額突破了100億元。
但是,作為全球覆蓋溫室氣體排放量規模最大的碳市場,全國碳市場成立以來累計交易量僅有2.3億噸。相對于所覆蓋企業高達45億噸的年度碳排放量來說,年度成交量僅占5%左右。而2021年,歐洲碳市場所覆蓋企業的碳排放總量為 13.6億噸,碳市場總成交量(包括現貨和期貨)接近120億噸,為所覆蓋企業年度碳排放量的8.8倍。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網-tan pai fang . com
“開市至今,全國碳市場運行平穩,符合其作為減排政策工具的預期。但全國碳市場還處在起步階段,發展不夠成熟,存在不夠活躍、參與主體數量少、種類有限等問題。”中化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前首席經濟學家王能全指出。
從第一個
履約周期的
價格情況來看,全國碳市場2021年7月啟動交易至當年12月中旬
價格總體呈下降趨勢,大宗交易價格大多數時間低于協議交易價格,但在臨近2021年12月31日
履約期時,掛牌協議交易及大宗協議交易價格均迅速回升。從成交量來看,2022年11月交易量超過前四個月之和。2022年12月,其整體交易活躍程度更是顯著增加,成交量超過1.3億噸,占1.79億噸交易量的75%強。
“這體現出全國碳市場在履約截止期左右更為活躍,呈現量價齊增的現象。而非履約期的情況截然相反,活躍度較弱,成交量整體偏低。”王能全表示,“這是全國碳市場
試點期普遍出現的潮汐現象,如今仍是一種困擾。”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_碳+排.放_交^易=網 t a n pa ifa ng .c om
讓碳市場活起來
有業內人士認為,此次政策導向的意義更大一些。“從已經有牌照的券商業務開展情況來看,主要是面向試點碳市場。”
盡管金融機構需要為未來全國碳市場開放機構投資人入場積累實戰經驗、培養團隊,盡管金融機構要想進入全國碳市場交易還要等生態環境部的最終許可,但準許券商參與碳市場,預示著未來將有更多參與
碳交易的市場主體,將提升碳市場的活躍度。
券商參與碳市場的方式有很多種。業內
專家表示:“券商介入資本市場,能夠以碳資產為基礎拓寬自身的金融業務,在市場中自由參與碳排放權交易,成為投資者的角色。也可以中介、經紀人的身份提供碳交易的咨詢等。”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網-tan pai fang . com
“券商的加入是順應趨勢的。這一舉動可以提高金融機構的參與度,通過輿論加強社會對碳市場的重視程度,有利于促進碳市場擴大規模,強化金融屬性,從而助力
碳減排。”王能全積極評價券商參與碳市場的意義。
具體來說,券商等金融機構將在碳市場整體運行穩定、風險可控的基礎上,適時引入
碳金融等衍生品,加快
碳期貨產品及引入時間表、路線圖的研究進程,進一步提高
碳配額的金融屬性,發揮其風險管控、價格發現等功能,加快碳市場金融屬性建設。這將有利于引導形成有效
碳價,并將
碳價波動控制在合理范圍內,從而對碳減排產生持續穩定的激勵,推動減排效率進一步提高。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網-tan pai fang . com
華寶證券相關負責人表示,券商參與碳市場,首先有助于完善環境權益交易市場、豐富融資工具。其次,在強化碳市場金融屬性后,可使碳市場與貨幣、資產、大宗商品等金融市場產生內在關聯,吸引外部需求,進一步擴大碳市場的流動性。
對承擔碳減排任務的企業來說,券商的加入也是福音。目前,碳排放強度已逐漸被各地納入考核體系中,同時證監會要求所有上市公司每年按時提供碳排放報告。碳排放將逐漸融入到企業的各個生產環節,但企業對此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也需要一個專業的助手。
毫無疑問,券商是十分成熟的金融機構。參與到碳市場,可針對碳市場的現狀和趨勢等各方面、各維度進行深入研究,為上市公司碳排放提供更多的金融工具,提供更為專業化的金融服務,幫助企業做好碳減排工作。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 o m
要用好這個新助手
當全國碳市場啟動交易,發電行業作為首個高耗能行業被納入市場。當日“三桶油”旗下多家擁有自備電廠的企業參與其中。按照規劃,在“十四五”期間,石化、化工等另外7個高耗能行業也將被逐步納入該市場。
對石油石化企業來說,擁有自備電廠,且符合必要條件,都將自動納入全國碳市場;而處于試點城市并達到碳排放量規定界限的企業,將納入區域碳市場。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產業發展部副主任李永亮曾公開表示:“未來一兩年內,石化行業進入全國碳市場的可能性不大,預計將于‘十四五’末期進入全國碳市場。”
參與碳交易是大勢所趨。但目前情況是,諸多已參與碳市場的企業碳配額缺口大,履約時找不到貨源,導致履約困難。近日,全國碳市場第二個履約周期配額分配方案正式出臺。與首個履約周期相比,配額分配規模收緊。配額缺口過大的控排企業將面臨更大的履約壓力。而隨著券商加入碳市場,并經過一段時間的實戰經驗積累和團隊培養,在促進全國及區域碳市場交易信息更透明、提供一些衍生金融產品的同時,可以為企業提供專業的碳交易相關服務。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石化齊魯石化黨委書記韓峰就建議進一步豐富碳市場交易主體和交易產品。適時引入多元化市場主體,通過增加交易主體及其需求的多樣性,擴大市場容量,活躍市場交易;除以全國碳市場的碳排放配額作為基準產品的現貨交易外,盡快建立相關的衍生品市場,豐富碳市場產品種類,給企業提供更豐富、多元的套期保值工具,幫助企業做好中長期的碳減排規劃。
現在對石油石化企業來說,如何提升與券商的默契度,如何利用好碳市場,是需要思考的關鍵問題。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