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銀行業
綠色金融債券發行火熱。《證券日報》記者根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12月29日,今年以來,銀行機構發行了
綠色金融債券合計規模達3579.37億元,相比去年全年大幅增長276.6%,2021年全年該規模為950.55億元。
銀行積極發行綠色金融債券
近日,多家銀行完成最新一期綠色金融債券發行工作。據記者梳理統計,今年以來已有多家銀行積極發行綠色金融債,無論是發行數量還是發行規模,與去年相比均大幅增加。
從綠色金融債券發行規模來看,商業銀行中,國有大行及股份行占據著主體地位。今年以來,綠色金融債券發行規模在百億元以上的銀行包括中國銀行、交通銀行、農業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平安銀行、招商銀行、浙商銀行以及杭州銀行。中國銀行以300億元的發行規模位列近日銀行綠色金融債券發行規模之首。
此外,中小銀行發行綠色金融債券的積極性也有很大提升,募集資金投向覆蓋多個細分綠色領域。發行規模從數億元到上百億元不等。
東方金誠綠色金融部助理總經理方怡向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對于綠色金融債發行規模大增的原因,首先是政策的推動。“雙碳”背景下,綠色金融的政策框架不斷完善,《銀行業金融機構綠色金融評價方案》正式施行,意味著對于銀行業金融機構的綠色業務評價不再局限于綠色貸款,而是將內涵擴大至各項綠色金融業務。當前,銀行機構面臨的綠色評價更加嚴格,為了適應更大規模的綠色信貸投放,需要發行更多的綠色金融債券,從而擴充負債端資金來源。其次是我國綠色金融標準體系不斷完善,為國內
綠色債券支持項目及領域的統一和規范奠定了重要基礎,促進了國內綠色金融標準的初步統一,也為商業銀行開展綠色金融業務提供了便利。最后是綠色低碳產業規模持續增長,綠色金融債券作為一種成本低期限長的融資工具,銀行通過發行綠色金融債能夠滿足不斷增長的綠色產業融資需求,因而也得到各類銀行的積極跟進。
銀行機構多元助力綠色金融
綠色金融債作為專項用于支持綠色金融領域發展的重要資金渠道,銀行對其發行力度不斷加大,市場的投融資熱度也明顯升溫。
中國銀行研究院博士后李曄林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發行綠色債券是當前銀行綠色金融領域的主要業務之一,對于這一相對傳統的融資工具,精細化和專業化發展是長期的提升改善方向。
“從支持行業的角度看,在綠色債券標準剔除了化石能源的清潔利用以后,銀行業對高耗能企業的支持主要體現在節能減碳技術的研發和應用上,后續應進一步提升對能源企業轉型等其他子領域的支持,包括增加產品總量、豐富產品結構等;從服務模式的角度看,
碳金融業務相對綠色金融范圍更窄、專業性更強,因此傳統綠色金融債券面臨細化為
碳債券等專業化
碳金融工具的要求,也是銀行需要進一步完善的問題。”李曄林指出。
近年來,我國對綠色低碳發展愈發重視,對金融機構提出越來越多支持服務實體經濟綠色低碳發展的要求。日前,中央經濟工作
會議也明確要求,金融機構要加大對綠色發展領域的支持力度。
業內人士認為,除了發行綠色金融債券以外,今年以來,各家銀行機構將信貸投放作為發展綠色金融業務的主要抓手,持續加大綠色信貸投放力度。目前,銀行業綠色金融相關業務主要包括發放綠色貸款、承銷或發行綠色金融債券,其中綠色貸款是最主要的綠色金融業務。
李曄林表示,在碳達峰、
碳中和背景下,我國政策層面對經濟社會的綠色低碳轉型發展越來越重視,可持續發展領域尤其是綠色金融成為銀行業競爭的制高點和發展新藍海。在這一指引下,銀行積極發行綠色金融債券,為鞏固和加大綠色信貸投放、發展綠色股權投資等業務奠定資金基礎。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