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題 為國家氣候投融資體系建設積累經驗
圍繞試點目標,西咸新區繪制出清晰的“路線圖”——建成“2413”體系,實現氣候投融資“快增長”、碳排放強度“穩下降”。
8月31日,記者見到灃西新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祖瑋屹時,他正和央企金融機構商談“雙
碳基金”具體落地方案。
依托灃西新城長期積累的綠色產業優勢、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的科技成果優勢,以及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聚集的綜合優勢,西咸新區各類金融資源要素加速集聚。
“氣候投融資是綠色金融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們重點關注的投資領域之一。目前,公司形成了20億元的基金規模,涵蓋天使、風投、創投、產投全階段基金產品。”祖瑋屹說。
灃西新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推動西安交通大學徐友龍教授團隊的科技創新成果與鋰電池成熟產業團隊深度融合,打造出一家以新型鋰電池正極材料和儲能電池為主要產品的硬科技企業。在資金的助力下,陜西天焱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迎來快速發展,成為國內新型儲能電池正極材料領域的“領跑者”。
西咸新區氣候投融資項目庫中,第一批項目資金需求約1900億元,為項目提供多元化的投融資產品和服務迫在眉睫。
圍繞試點目標,西咸新區繪制出清晰的“路線圖”——建成“2413”體系:完善氣候投融資政策體系和標準體系;建成氣候投融資項目庫、氣候友好型企業庫、碳信息數據庫、氣候投融資智庫;成立承擔氣候投融資賦能平臺建設與功能實現的產業促進中心;打造一批具有西咸特色的低碳項目、一批具有西咸特色的氣候投融資金融產品和創新模式,實現氣候投融資“快增長”、碳排放強度“穩下降”。
“此次入選國家首批氣候投融資試點后,我們將發揮西咸新區作為國家創新城市發展方式試驗區的綜合功能,因地制宜,探索出具有西咸特色的新型氣候投融資產品和服務模式,形成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先進經驗,為國家氣候投融資體系建設積累經驗。”西安市生態環境局西咸新區分局生態文明建設部部長楊靜表示。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