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產品創新多點突破
國有大型銀行在探索多元化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方面已初見成效,漸成體系。中國銀行研究院近日發布的研報顯示,該行已提出全集團綠色金融的量化戰略目標、重點工作和配套措施,逐步搭建完善綠色金融政策體系,累計推出15個領域40余項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包括可再生能源補貼確權貸款、
碳排放配額質押貸款等。
可再生能源補貼確權貸款是以
清潔能源發電企業納入國家財政及相關部門審核公布的電價補貼名單為前提條件,按照已確權應收未收的補貼資金來確定貸款額度,為符合條件的該類型發電企業提供資金支持的創新信貸產品。
除了中國銀行,建設銀行的該類產品也已落地。據了解,建設銀行中山市分行近日成功為當地一家可再生能源電力企業辦理的3年期2500萬元低成本綠色貸款,正是可再生能源補貼確權貸款。
記者梳理發現,今年以來,商業銀行在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方面的創新拓展步伐明顯加快。1月份,農業銀行“農銀碳服”系統正式上線運行,農行成為首家與中國碳排放權注冊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對接的大型商業銀行;4月份,中信銀行個人碳普惠
平臺——“中信碳賬戶”上線,同月,民生銀行發布“民生碳e貸”產品;5月份,平安銀行個人碳賬戶
平臺——“低碳家園”正式在平安口袋銀行APP上線,據悉,“低碳家園”賬戶體系由平安銀行攜手中國銀聯、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共同打造,為國內銀行業首個銀聯信用卡、借記卡全卡碳賬戶平臺。
6月份,工商銀行成功發行境內首單商業銀行碳中和綠色金融債券,募集資金主要投向具有顯著
碳減排效果的綠色產業項目,儲備項目包括風力發電等清潔能源類項目。另外,
北京銀行發行90億元綠色金融債券,興業銀行福州分行落地福州市首筆“
碳減排掛鉤”貸款等。
相關統計數據也印證了銀行業在綠色金融業務方面的快馬加鞭。人民銀行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本外幣綠色貸款余額18.07萬億元,同比增長38.6%,其中投向具有直接和間接碳減排效益項目的貸款合計占比達66.5%。
在承銷發行
綠色債券方面,銀行業也實現較大突破。多家銀行積極推動
綠色債券的承銷發行。如廣發銀行今年承銷了國開行2022年首期綠色金融債的發行;浦發銀行近日連續完成中國鋁業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度第二期中期票據(轉型)、大唐國際發電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度第五期中期票據(轉型)的承銷工作,募集資金將專項用于企業技術升級改造等具有降碳效果的項目。
與綠色信貸主體較為單一不同,綠色債券擁有更多的投資者參與,也有更多投資機會。去年2月,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在普通綠色債務融資工具基礎上,創新推出碳中和債,上市后受到廣泛關注。Wind數據統計顯示,截至2022年6月末,中國境內市場貼標綠色債券累計發行2.19萬億元,存量規模1.34萬億元。而2021年1月份至6月份發行規模為4087.71億元。這其中,無疑有銀行業的助力。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n 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