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8年《京都議定書》簽署,各締約方逐漸開始進行減排項目的國際合作及減排量的國際貿易,碳金融概念開始萌芽。發展至今,碳金融泛指服務于限制碳排放的所有金融活動,既包括碳狹義碳金融,也包括在碳市場之外為減碳控排行為提供融資和支持服務的所有金融活動。目前全球碳金融市場每年交易規模超過600億美元,其中起步最早、市場交易最活躍的品種是碳期貨,占年交易額的三分之一,2020年歐盟碳期貨交易占總碳交易規模的93%。2005年至2012年,CDM(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項目在中國盛行,其是中國在全球范圍內能夠參與的唯一的碳金融標的,2012年之后CDM項目日漸式微,中國于2011年在試點地區構建碳排放權交易體系。中國從2017年開始籌備全國碳交易市場,2021年7月16日全國市場正式啟動,截止于2022年6月9日,全國碳市場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19298.672萬噸,累計成交額84.33億元。本研究詳述了中國碳金融市場的基本情況并分析了《碳金融產品》金融行業標準,為鋼鐵行業布局碳金融產業提供政策依據。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 放_交-易^網^t an pa i fang . c om
一、碳金融及相關概念的定義
(一)碳金融定義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a np ai fan g.com
基于《京都議定書》,世界銀行碳金融部門(World Bank Carbon Finance Unit)在2006年碳金融發展年度報告(Carbon Finance Unit Annual Report 2006)中首次界定了碳金融的含義,即“以購買減排量的方式為產生或者能夠產生溫室氣體減排量的項目提供的資源。”從國內外相關文獻看,碳金融是為減緩氣候變化而開展的投融資活動,具體包括碳排放權及其衍生品交易、產生碳排放權的溫室氣體減排或、碳匯項目的投融資以及其他相關金融服務活動。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 ng.com
(二)氣候金融、碳交易與碳金融的關系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_碳+排.放_交^易=網 t a n pa ifa ng .c om
1. 氣候金融與碳金融:依循世界銀行的界定,氣候金融是指為應對氣候變化而開展的投融資活動,并認為氣候金融的任務是為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進行投融資。從氣候金融和碳金融的定義可知,碳金融是氣候金融的一部分,兩者為整體與部分的關系。
2. 碳交易與碳金融:碳交易是溫室氣體排放權交易的統稱。1997年12月通過的《京都議定書》把二氧化碳排放權作為一種商品,從而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權的交易,簡稱碳交易,其目標是利用市場機制的價格發現功能,實現全社會減碳成效的最大化。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a np ai fan g.com
碳金融與碳交易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碳交易是碳金融發展的前提和基礎。一般來說,只有碳交易市場發展到一定規模,擁有一定的合格主體和健康的風險管控機制后,碳金融市場才得以發展。碳金融是碳交易發展的助推劑,碳交易的發展離不開碳金融的支持。排放企業通過碳金融市場,利用融資功能推進減碳技術的應用,達到碳交易控制排放總量的目的。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_交^易=網 tan pa i fa ng . c om
二、碳金融的基本內容
(一)基本特點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放*交-易^網 t an pa i fa ng . c om
與其他金融活動相比,碳金融具有以下四點特性: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網-tan pai fang . com
1. 公益性:碳金融市場的功能是為了維護氣候公共利益,而非追求經濟效益。
2. 專業性:碳金融要求從事機構、個人具有傳統金融之外的相關專業知識和資質,包括碳排放配額總量目標的確定、配額的初始分配、配額管理,以及溫室氣體排放的監測、報告、核證等。
3. 跨行業性:碳金融市場的主體廣泛,包括政府、排放企業(單位)、交易機構、核查機構、監測機構及其他組織和個人。碳金融產品具有多樣性,包括碳現貨、碳期貨、碳期權、碳保險、碳證券、碳合約、碳基金、碳排放配額和信用等,幾乎囊括了所有的金融產品形式。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an g.com
4. 國家干預性:碳金融市場自創建到運行需要國家干預,具體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 an g.com
(1)政府在其運行過程中發揮重要的宏觀調控作用;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com
(2)碳金融初級市場的產品、碳排放配額和信用由政府界定并分配;
(3)其核心主體、納入碳排放權交易體系的企讓(單位)由政府確定;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com
(4)其服務主體、碳排放權交易咨詢機溝、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機構由政府認定并授予資格。
(二)碳金融主要風險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an g.com
1. 政治風險:由于國家之間的政治沖突,碳金融市場面臨流動性風險,進而在較長一段時間影響碳配額、監管、資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此外,國家的政局動蕩也會極大加速碳金融風險的傳導和形成。
內-容-來-自;中_國_碳_0排放¥交-易=網 t an pa i fa ng . c om
2. 政策風險:碳金融作為一類具有經濟價值的資源標的物進行交易,由國際及本國的政策決定其市場稀缺性和價值性,因此政策是否穩定對其至關重要。而且,由于投資交易過程復雜、運作周期漫長、中間過程涉及的國家及企業很多,每一環節政策的變動均可能對后續環節造成影響,進而降低投資者的市場信心和投資回報率。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n g.com
3. 市場風險:現有的碳金融體系結構較為單一,產品種類仍處于不斷豐富的階段,風險防控體系在市場經濟的瞬息變化中很難應對自如,不僅存在成本過高的風險,還會造成碳價的異常波動,降低企業流動性。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4. 投資風險:市場買賣雙方對復雜的碳金融市場的具體規則可能存在盲點,使得投資商的潛在風險加大。此外,碳市場存在的信息不對稱問題會造成碳金融市場的價格扭曲,加大投資者的投資風險。
應對上述碳金融市場的各類風險,具體的防范措施簡要包括:穩定碳配額市場、規范碳排放權、完善碳保障體系、探索碳監管模式。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an g.com
三、中國碳金融市場現狀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a np ai fan g.com
(一)碳市場發展概況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com
2011年中國碳市場試點工作啟動,北京、天津、上海、重慶、湖北、廣東及深圳成為首批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地區。2016年底,四川與福建的碳市場也正式開業,中國試點地區增加至9個。為了滿足多樣化的市場交易需求,試點地區進行了碳債券、碳基金、綠色結構存款、碳配額場外掉期、借碳交易、碳配額遠期等創新實踐。以綠色債券市場為例,自2016年啟動以來,其年發行規模保持在2000億元人民幣以上,2018年就成為世界第二大綠色債券來源國,2021年綠色債券市場又出現明顯擴容,2021年發行量達到6110億元。從存量上來看,也呈現年度上升的趨勢,截止2022年4月末,綠色債券存量已經達到1.25萬億元。《中國碳中和債發展報告2021》顯示,到2021年9月末,碳中和債累計發行192只,募集規模達1904.72億元。2017年全國統一的碳市場正式啟動建設,并于2021年7月16日正式上線。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二)碳金融主要產品分類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放*交-易^網 t an pa i fa ng . c om
隨著中國國內碳交易市場的發展,涌現出多種碳金融創新產品。目前,全國碳市場還是一個現貨市場,雖然北京、深圳、上海等多個地方碳市場試行了包括碳資產售出回購、碳資產質抵押貸款、碳債券、碳基金等創新型金融產品,但產品數量不多,交易規模較小,制度也仍不規范,相比歐盟更為成熟的、以衍生品交易為主的交易市場仍有豐富其多元化的發展空間。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 放_交-易^網^t an pa i fang . c om
在此背景下,2022年4月12日,中國證監會發布《碳金融產品》金融行業標準(JR/T0244—2022),公布日即生效?!短冀鹑诋a品》在碳金融產品分類的基礎上,給出了具體的碳金融產品實施要求,不僅為未來一系列碳金融領域細則的出臺搭建了具有一般適用性的指導框架,也為未來在碳市場有序發展碳遠期、碳掉期、碳期權、碳借貸、碳債券、碳資產證券化和碳基金等碳金融產品做好技術準備。作為推薦性行業指導標準,文件在碳金融產品分類的基礎上,制定了具體的碳金融產品實施要求。既遵循了標準化、國際化的原則,又充分考慮到不同機構在實施應用過程中的差異性、復雜性,力求對機構在開發、實施碳金融產品過程中提出要求,同時為碳金融的長遠發展奠定基礎。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 a i fang . com
1. 碳金融產品有哪些? 夲呅內傛萊源亍:ф啯碳*排*放^鮫*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3大類、12種產品,及6種產品實施要求。《碳金融產品》正文包括碳市場產品分類和碳金融產品實施要求兩方面內容,界定3大類12種產品和其中6種產品的實施流程,并明確2大類實施主體,明確了更多非企業特別是碳市場中介和服務機構的參與。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金融產品分類: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_碳+排.放_交^易=網 t a n pa ifa ng .c om
1)碳市場融資工具,包括碳債券、碳資產抵質押融資、碳資產回購、碳資產托管等; 內-容-來-自;中_國_碳_0排放¥交-易=網 t an pa i fa ng . c om
2)碳市場交易工具,包括碳遠期、碳期貨、碳期權、碳掉期、碳借貸等;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n g.com
3)碳市場支持工具,包含碳指數、碳保險、碳基金等。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實施要求方面,文件對6種產品的實施流程做出規定,包括: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碳市場融資工具中的1)碳資產抵質押融資、2)碳資產回購、3)碳資產托管;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碳市場交易工具下的4)碳遠期和5)碳借貸;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com
碳市場支持工具下的6)碳保險。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_交^易=網 tan pa i fa ng . c om
實施主體方面,形成了包括合法持有碳資產且符合相關規定要求的國家行政機關、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或個人,以及提供碳金融產品服務的金融機構、注冊登記機構、交易機構、清算機構等市場參與主體。
2. 中國主要碳金融產品及定義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a np ai fan g.com
碳貨幣:以碳信用為本位的貨幣形式,碳幣值代表國際碳市場上每噸二氧化碳當量物排放權的價值。實際碳排放額度與分配指標的差額乘以碳市場的交易價格,構成一個時期內一國或一地的碳貨幣總量。在“碳貨幣體系”下,除一國的經濟實力和黃金儲備外,碳排放權額度將成為影響貨幣地位和幣值的決定性因素。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碳期貨:以碳排放權配額及項目減排量等現貨合約為標的物的合約,能夠解決市場信息的不對稱問題,引導碳現貨價格,有效規避交易風險。
碳期權:在碳期貨基礎上產生的一種碳金融衍生品,是指交易雙方在未來某特定時間以特定價格買入或賣出一定數量的碳標的的權利。碳期權的交易方向取決于購買者對于碳排放權價格走勢的判斷。與碳期貨一樣,碳期權可以幫助買方規避碳價波動所帶來的不利風險,具備一定的套期保值功能。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n g.com
碳基金:碳匯基金的簡稱。國際上通常指“清潔發展機制”下溫室氣體排放權交易的專門資金,主要有以下幾類:一是世界銀行型基金;二是國家主權基金;三是政府多邊合作型基金;四是金融機構設立的盈利型基金;五是非政府組織管理的碳基金;六是私募碳基金。碳基金的投向可以有三個目標:一是促進低碳技術的研究與開發;二是加快技術商業化;三是低碳發展的孵化器。中國碳基金的資金來源應以政府投資為主,多渠道籌集資金,按企業模式運作。 內-容-來-自;中_國_碳_0排放¥交-易=網 t an pa i fa ng . c om
碳遠期:國際市場上進行CER交易的最常見和成熟的交易方式之一,買賣雙方以合約的方式,約定在未來某一時期以確定價格買賣一定數量配額或項目減排量。碳遠期的意義在于保值,幫助碳排放權買賣雙方提前鎖定碳收益或碳成本。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0放_交-易=網 t an pa ifa ng . c om
碳掉期:以碳排放權為標的物,雙方以固定價格確定交易,并約定未來某個時間以當時的市場價格完成與固定價交易對應的反向交易,最終只需對兩次交易的差價進行現金結算。目前中國的碳掉期主要有兩種模式∶一是由控排企業在當期賣出碳配額,換取遠期交付的等量CCER和現金;二是由項目業主在當期出售CCER,換取遠期交付的不等量碳配額。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0放_交-易=網 t an pa ifa ng . c om
碳指數交易產品:即基于碳指數開發的交易產品。
碳資產證券化:碳配額及減排項目的未來收益權,都可以作為支持資產證券化進行融資;債券型證券化即碳債券。
碳質押:以碳配額或項目減排量等碳資產作為擔保進行的債務融資。
碳回購:重點排放單位或其它配額持有者向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其他機構交易參與人出售配額,并約定在一定期限后按照約定價格回購所售配額,從而獲得短期資金融通的碳融資工具。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放*交-易^網 t an pa i fa ng . c om
碳托管:一方為了保值增值,將其持有的碳資產委托給專業碳資產管理機構集中進行管理和交易的活動,碳托管實際上是一種融碳工具。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借碳交易:符合條件的配額借入方存入一定比例的初始保證金后,向符合條件的配額借出方借入配額并在交易所進行交易,待雙方約定的借碳期限屆滿后,由借入方向借出方返還配額并支付約定收益的行為。
碳指數:既是碳市場重要的觀察工具,也是開發碳指數交易產品的基礎。目前中國有中碳指數為碳市場投資者和研究機構分析、判斷碳市場動態及大勢走向提供基礎信息。
碳保險:為了規避減排項目開發過程中的風險,確保項目減排量按期足額交付的擔保工具。它可以降低項目雙方的投資風險或違約風險,確保項目投資和交易行為順利進行。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_交^易=網 tan pa i fa ng . c om
表1 《碳金融產品》和《環境權益融資工具》中融資工具和實施流程的對比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_交^易=網 tan pa i fa ng . c om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n g.com
四、碳金融產品標準化的意義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an g.com
第一,《碳金融產品》為碳金融產品提供規范,有利于促進各類碳金融產品有序發展。2021年7月22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首批綠色金融標準《金融機構環境信息披露指南》和《環境權益融資工具》,填補了綠色金融領域行業標準的空白,明確基于環境權益的融資工具。與泛環境權益的融資工具相比,《碳金融產品》更為詳細、準確、規范的給出了碳金融產品分類以及具體金融產品的實施要求。融資工具方面,首次以行業標準的形式將碳資產托管納入融資工具,有利于推動碳資產管理的集中化與專業化;交易工具方面,明確提出“有序發展碳交易衍生工具”,碳期貨、期權等品種的引入有利于形成連續、公開、反映供求的價格預期,便于市場參與者對碳資產進行跨期配置。支持工具方面,碳指數直接反映了市場整體狀況,碳保險可以規避減排項目開發過程中的風險,確保項目減排量按期足額交付,降低項目雙方的投資風險或違約風險,確保項目投資和交易行為順利進行,提供風險分散方面的支撐。明確支持工具產品也有益于信息服務和保險行業等更多主體積極參與,提高市場活躍度。
第二,標準先行,為將金融機構作為碳市場交易主體做好技術準備?!短冀鹑诋a品》將金融機構與控排企業并列,在規范上允許金融機構在發揮市場中介功能的基礎上,也能夠作為獨立主體參與融資工具交易,還可以利用信息優勢發揮碳市場融資工具準入規定方面的約束作用。我們認為技術性文件的出臺,在一定程度為未來引入金融機構作為碳市場交易主體奠定了技術基礎。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an g.c om
第三,或為其他排放權和資源使用權的市場機制建設提供設施共享等可行性參考。除碳排放權外,進一步發展水權、排污權、用能權等更多類別環境權益交易也是發揮環境經濟手段實現綜合污染物總量控排的必然需要。《碳金融產品》是以碳排放權為基礎的金融產品及其實施流程的規范,可以為其他排放權市場建設提供參考。同時,碳交易市場方面的實踐能夠首先完成相關機構主體的厘定,并整合注冊登記系統、交易所等基礎設施,為以后不同排放權交易品種間企業環境信息、交易記錄、額度監控等方面的共建共享提供支持。完善多層次、跨行業的泛綠色金融市場,也將為構建中國綠色交易的MRV體系(可測量、可核查、可報告)奠定基礎。(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an 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