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交易推動實現企業自發減排良性循環
2021年,全國
碳排放交易市場正式上線。在經濟綠色轉型過程中,碳交易是我國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抓手和工具。
何為碳交易?碳交易即將二氧化碳排放權作為一種商品,讓企業間通過市場手段進行排放權交換,以此平衡各自排放量、控制碳排放總量。
通常情況下,監管部門每年會根據實際需要,將指定時期內的碳排放配額分配給重點排放單位,若企業碳排放超額便需從市場中購入額度;若額度富裕,企業可在
碳市場將剩余碳排放額度進行售賣。
北京綠色交易所總經理助理綦玖竑對人民網財經表示,與傳統行政管理手段相比,碳交易機制既讓溫室氣體控排責任壓實到企業,又為減碳提供經濟激勵機制,降低全社會減排成本,帶動綠色技術創新和產業投資,是平衡經濟發展與碳減排關系的一種有效政策工具。
目前,全國碳市場已納入超2000家電力行業重點排放單位,中國已躍升為全球規模最大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2021年12月31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第一個
履約周期結束,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1.79億噸,累計成交額76.61億元。按
履約量計,履約完成率為99.5%。
在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雙重驅動下,這樣的方式可以提升企業降碳減排的積極性,從而推動實現企業自發減排的良性循環,讓看得見的青山綠水,轉變為實實在在的“金山銀山”。
記者注意到,各地在實踐中創新探索,推出企業和個人碳賬戶體系,不斷開拓碳排放數據的應用場景,讓用戶的減排降碳行為,進一步從產業延伸至生活消費,貫穿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
據綦玖竑介紹,目前,綠色交易所正積極建設企業碳賬戶、綠色項目庫等綠色金融基礎設施,同時研究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
CCER)與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等綠色金融產品有機結合的途徑,為金融業服務各行業減排降碳提供技術支持。
同為碳交易機構的四川聯合環境交易所則于近日上線推出“綠蓉融”綠色金融綜合服務
平臺和“點點”碳中和服務
平臺。通過溫室氣體排放云計算、碳核算、企業和個人碳賬戶等服務,全面評估企業、個人的綠色低碳表現,以引導金融機構創新“
碳匯貸”“減碳貸”“CCER質押貸”等綠色金融產品,提升機構和個人減排降碳意識,踐行低碳生產、
低碳生活理念。
“隨著金融機構在碳減排量化和定價等方面基礎能力的不斷提升,基于碳減排等綠色量化結果的金融產品設計,將推動資金配置與碳減排效果深度結合,為金融服務支持碳達峰碳中和提供重要保障。”綦玖竑表示。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an 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