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pr3nx"></address><address id="pr3nx"></address>

    <noframes id="pr3nx">

      <address id="pr3nx"><address id="pr3nx"><listing id="pr3nx"></listing></address></address>

      <form id="pr3nx"><th id="pr3nx"><th id="pr3nx"></th></th></form>

      綠色金融如何助力碳達峰碳中和 央行這樣說

      文章來源:人民網碳交易網2021-02-16 15:21

      形成綠色金融五大支柱

       
      王信表示,人民銀行聯合相關部門不斷完善綠色金融頂層設計,支持綠色金融跨越式發展,初步形成了綠色金融五大支柱。
       
      一是綠色金融標準體系加快構建。人民銀行遵循“國內統一、國際接軌”原則,充分考慮國際關切和國情需要,重點聚焦氣候變化、污染治理和節能減排三大領域,不斷完善綠色金融標準體系。目前,綠色金融統計制度逐步完善,多項綠色金融標準制定取得重大進展,中歐綠色金融標準對照研究工作即將完成,為規范綠色金融業務、確保綠色金融實現商業可持續性、推動經濟社會綠色發展提供了重要保障。部分綠色金融標準在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先行先試。
       
      二是信息披露要求和金融機構監管不斷強化。持續推動金融機構、證券發行人、公共部門分類提升環境信息披露的強制性和規范性。中英金融機構氣候與環境信息披露試點工作不斷推進,試點經驗已具備復制推廣價值。人民銀行組織研發的綠色金融信息管理系統,實現了監管部門與金融機構信息直連,提升了綠色金融業務監管的有效性。
       
      三是點面結合,激勵約束機制逐步完善。通過綠色金融業績評價、貼息獎補等政策,引導金融機構增加綠色資產配置、強化環境風險管理,有利于提升金融業支持綠色低碳發展的能力。
       
      四是綠色金融產品和市場體系不斷豐富。通過鼓勵產品創新、完善發行制度、規范交易流程、提升透明度,中國已形成多層次綠色金融產品和市場體系。截至2020年末,綠色貸款余額近12萬億元,存量規模世界第一;綠色債券存量8132億元,居世界第二。綠色金融資產質量整體良好,綠色貸款不良率遠低于全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綠色債券尚無違約案例
       
      五是綠色金融國際合作日益深化。積極利用各類多雙邊平臺及合作機制推動綠色金融國際交流,提升國際社會對我綠色金融政策、標準、產品、市場的認可和參與程度。
       
      “中國還‘自下而上’深入開展綠色金融改革創新基層實踐。中國是全球唯一設立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的國家。近年來,試驗區的綠色金融服務供給能力大幅提升。截至2020年末,六省(區)九地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綠色貸款余額達2368.3億元,占全部貸款余額的15.1%;綠色債券余額1350.5億元。部分綠色金融改革創新經驗已局部推廣。其中,浙江湖州通過生態資源有效轉化、科技賦能有力支撐、央地政策協同發力,實現了環境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贏發展。”王信說。
       
      王信介紹,下一步人民銀行將聚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等重大戰略部署,充分發揮金融支持綠色發展的資源配置、風險管理和市場定價三大功能,重點推動以下工作:
       
      一是構建長效機制,完善金融支持綠色低碳轉型的頂層設計。研究出臺金融支持綠色低碳發展的一攬子政策措施,在“十四五”金融規劃中就金融支持綠色低碳發展和應對氣候變化作出系統性安排。及時調整和完善金融機構綠色金融業績評價體系,不斷擴展考核結果應用場景。出臺統一的新版《綠色債券支持項目目錄》。
       
      二是完善綠色金融標準,推動金融機構開展碳核算。推動建立強制性、市場化、法治化的金融機構氣候與環境信息披露制度,加強數字技術和金融科技在環境信息披露和共享等方面的應用。
       
      三是創新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構建多層次綠色金融市場體系。推動發展綠色貸款、綠色債券、綠色保險等金融產品,有序發展碳期貨及其他衍生品等碳金融產品工具。
       
      四是防范氣候變化相關金融風險。推動金融機構開展風險評估和壓力測試,強化對氣候相關金融風險的審慎管理。
       
      五是進一步推動地方金融改革創新試點。
       
      六是深化國際合作,積極參與全球的氣候治理。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an g.c om


      省區市分站:(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各省會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場,碳平臺)

      華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莊保定、山西太原、內蒙】東北【黑龍江哈爾濱、吉林長春、遼寧沈陽】 華中【湖北武漢、湖南長沙、河南鄭州】
      華東【上海、山東濟南、江蘇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溫州、福建廈門】 華南【廣東廣州深圳、廣西南寧、海南海口】【香港,澳門,臺灣】
      西北【陜西西安、甘肅蘭州、寧夏銀川、新疆烏魯木齊、青海西寧】西南【重慶、四川成都、貴州貴陽、云南昆明、西藏拉薩】
      關于我們|商務洽談|廣告服務|免責聲明 |隱私權政策 |版權聲明 |聯系我們|網站地圖
      批準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信息部 國家工商管理總局  指導單位:環境保護部 國家能源局 各地環境能源交易所
      電話: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家工信部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1044150號
      中國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國碳市場  5群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亚洲人6666成人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