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隨著生態環境問題越來越突出,
綠色發展已成為全球共識,
綠色發展不僅事關整個社會經濟轉型升級,而且事關民企高質量發展。多措并舉促進民企綠色發展,也成為當前各地政府、商會組織等的重要工作。
近日,全國工商聯、生態環境部在京聯合召開“支持服務民營企業綠色發展”座談會,這是繼去年11月兩部門于鄭州聯合召開“支持民企綠色發展推進會”后的第二次相關
會議。會上多位民企負責人發言,有企業家建議環保部門實施首違提醒、初次免罰等柔性措施,以最大程度地為民營企業提供生存和發展空間。
隨著生態環境問題越來越突出,綠色發展已成為全球共識,綠色發展不僅事關整個社會經濟轉型升級,而且事關民企高質量發展。多措并舉促進民企綠色發展,也成為當前各地政府、商會組織等的重要工作。比如河北建立了生態環境監管正面清單制度,將國家和省重點項目、民生工程、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項目和企業納入正面清單管理;江蘇進行“綠島”建設
試點,建設可供多個市場主體共享的環?;A設施,實現污染物統一收集、集中治理,幫助降低治污成本、惠及多家企業等。
生態環境改善、綠色發展事關每一個人,促進社會經濟綠色發展需多方引導。譬如從社會消費需求的角度,可出臺多項政策鼓勵政府綠色采購以及社會公眾綠色消費,購買環境標志產品等。惟有從源頭上刺激綠色消費需求,才能引導民企轉型升級、綠色發展。這與自上而下行政政策引導民企綠色發展有所不同。只有牽著市場的“牛鼻子”,才能讓市場嗅覺敏銳的民企“聞風而動”,積極拓展綠色產業、開發綠色產品、滿足社會綠色消費需求。
促進民企綠色發展,還需關注民企現實的困境。融資難普遍成為民企環保升級改造與產業轉型的一大障礙。從融資的角度助力民企綠色發展,只有大力發展“綠色金融”,才能從企業資金需求的源頭上引導企業高質量綠色發展。
“支持服務民營企業綠色發展”座談會上,多位企業家呼吁推廣綠色金融產品。天津市環境治理業商會會長林洪新建議,由政府財政資金和相關政策帶動更多社會資本投入到綠色基金中,加快天津環境污染治理的速度和質量;山東眾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于吉濤也呼吁,通過金融創新,建立政府參與的綠色基金,推廣江蘇等地的“環保貸”等綠色金融產品。
企業綠色發展,綠色金融先行。根據《中國綠色金融發展研究報告2019》,2018年我國綠色金融資金總需求為2.1萬億元,但總供給只有1.3萬億元,供需缺口達8000億元。改善綠色金融供給短缺,需加大綠色金融供給,創新豐富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無疑非常重要。除大力發展綠色信貸、
綠色債券外,也需要在綠色融資租賃、綠色保險、碳資產質押融資、林業
碳匯、濕地
碳匯、海洋碳匯等領域不斷創新。
事實上,近年來我國綠色金融體系發展迅速。以綠色債券為例,2014年5月8日我國發行首只綠色債券。2018年境內外發行貼標綠色債券數量共計144只,同比增長17.07%;發行金額2600多億元,占全球綠色債券發行的18%,排名世界第二。據最新數據,2020年4月綠色債券單月發行數量創2019年以來新高,同比增加63.16%;境內共有31只“貼標”綠色債券發行,合計發行規模406.71億元。綠色債券等綠色金融的快速發展,確實助力于各企業、助力于綠色產業。
盡管我國綠色金融快速發展,但綠色企業(項目)認證標準等綠色金融標準建設仍然滯后,尤其是綠色金融標準在實踐中缺乏統一性,這無疑是一大障礙。引導企業綠色發展,大力發展綠色金融,是關鍵之舉,這對于引導并促進民企綠色發展來說,也是根本性舉措。
引導民企綠色發展,鼓勵刺激社會綠色消費需求是基礎,大力發展綠色金融是關鍵,減費減稅、加大政策性補貼等行政舉措更是重要導向。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