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柏昻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如果市場產生越來越多的環保資產,而央行介入這些市場,它們最終將擁有更多的環保資產。但我確實認為,在這一點上,央行應該保持中立。
對于氣候和環境風險的憂慮,真的能轉化為資本市場的投資動力嗎?
在今年達沃斯世界經濟
論壇期間,曾于2004-2011年擔任德國央行行長的現瑞銀集團(UBS)主席魏柏昻(Axel Weber)在接受第一財經獨家專訪時表示,對于這一問題,歐洲資本市場上的情緒顯得十分積極。
他指出,與美國相比,歐洲在可持續發展方面具有領先優勢,這可能會給歐洲資本市場帶來更多的領導地位。
值得指出的是,歐央行在1月底正式宣布啟動貨幣政策戰略評估,此前歐央行行長拉加德主張將環境問題納入央行職責。不過她也坦承,應對氣候變化是否應成為央行的職責尚有爭議。
對此,魏柏昻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如果市場產生越來越多的環保資產,而央行介入這些市場,它們最終將擁有更多的環保資產,即使它們不是變化的驅動力,但我確實認為,在這一點上,央行應該保持中立。”
歐洲資本市場態度積極
第一財經:UBS在達沃斯論壇期間發布的有關氣候變化的最新報告顯示,目前用于氣候融資的6000億美元,還不到使世界能源供應脫碳所需資金的五分之一,考慮到融資困難,你對歐洲市場為何依舊十分積極?
魏柏昻:在歐洲,可以看到各方政府已經做出重大改變。譬如在德國所進行的能源轉型。歐洲的金融部門和企業在這些(轉型)鏈條中處于領先地位。
其原因在于,歐洲消費者正在要求不同的產品。消費者對氣候變化有很強意識,同時他們也是選民,通常每四到五年,他們可以通過選票表達政治意愿,但是作為消費者他們每天都在表達其選擇——尋求更可持續的
綠色產品。
因此在歐洲,企業和金融機構經常能從公民身上得到及時的、最新的要求——即我們需要朝某個特定方向發展。
譬如在德國,很可能在歷史上首次,我們會在下一屆政府中看到綠黨占據很大部分。
因此,可持續性這件事雖然在進入政治領域時花費了一些年的時間,但現在正在實施的政策的確是在變化的。
第一財經:你的意思是,除了默克爾政府投入約860億歐元在鐵路基礎設施的計劃之外,德國未來還會升級投資?
魏柏昻:(默克爾政府的計劃)是要在公共交通方面,建設更具可持續性的基礎設施。無論是在歐洲還是在中國,造成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個人交通,尤其是在市中心地區。
德國政府希望在很大程度上消除城市中心的個人交通,這個問題在農村地區通常別無選擇,但在城市的內城區,公共交通的整體質量是個人選擇是否擁有個性化出行選擇的決定原因。
德國的選擇是促進這種轉變,以減少個人交通所產生的污染并真正投資基礎設施。雖然花了很長時間才達到當下這一點,但這一狀況正在發生,且將是變革性的。
德國下一屆政府則將做更多的事情?,F在的反對黨之一綠黨的支持率很高,而在德國的一些州中,他們現在已經進入了州政府(譬如巴登-符騰堡州),且正在經濟轉型方面領導項目??傊?,這是未來有可能在德國發生,并在加速發生的事情。
第一財經:歐洲投資銀行(EIB)從2021年底開始“終止對化石燃料能源項目進行投融資”的聲明被視為一個表示,即未來各多邊融資機構對傳統能源逐步限制融資渠道的大勢已定,你認為EIB的舉措是否會引發更多的效仿行為?
魏柏昻:我們看到在歐洲,EIB實際上只是在專注于歐洲主要發達經濟體上的投資,這些都是成熟市場和工業國家。
同時,從許多公共市場上逐步淘汰化石投資,并將其納入綠色投資組合,這在許多新興市場中是可能的。不過新興市場發展程度還不那么先進,因此不可能在一個單一的時間點全部淘汰替代能源。
當然,如果銀行和開發銀行不為能源效率轉型提供資金,那么可能許多公司會保持當前的生產計劃,并繼續維持一些標準和排放量。
因此,我認為許多開發銀行將有明確的目標來促進能源轉型和投資的脫碳,但很少有人將其歸零。重要的是它們減少風險敞口的下滑路徑,而不是去歸零,當然在這一點上成熟經濟體比許多發展中經濟體更容易做到。
央行應保持中立
第一財經:歐央行在1月底正式宣布啟動貨幣政策戰略評估,此前拉加德主張將環境問題納入央行職責。這件事情引發了爭議,你對此怎么看?
魏柏昻:各國央行可能會有些擔心。譬如如果執行過一段時間量化寬松(QE)后,你可以查看與氣候相關的敞口,但是在結束量化寬松時后,難道就不再投資與氣候相關的風險敞口了么?
我認為,央行需要了解,更重要的是,為全球金融準備好市場基礎建設,央行和監管機構的角色應有助于將金融轉變為綠色金融,使得資產市場層次更深、流動性更強。
在不斷變化的金融市場中,監管機構和央行可以做更多的事情來協助私營部門,而不是作為這些資產的買主或賣主發揮積極作用。
第一財經:那央行怎么樣在氣候變化方面實現它們的目標呢?
魏柏昻:如果市場產生越來越多的環保資產,而中央銀行介入這些市場,它們最終將擁有更多的環保資產,即使它們不是變化的驅動力,但我確實認為,在這一點上,央行應該保持中立。
我認為,執行貨幣政策的央行必須具有一定的中立性,但是作為監管者,它們當然可以激勵銀行和其他投資者進行非中性融資,并從根本上促進這種路徑。
因此,我認為央行監管機構的作用是促進私營部門的轉型,而不是通過對自身資產負債表的有限影響而取得進展。
當然,如果它們想更密切地監控金融標準、投資以及它們自己的投資組合,避免對沒有良好
碳足跡的資產進行最佳投資,這絕對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