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氣候變化大會基本達成新的全球氣候治理框架,這勢必給碳減排市場帶來非常大的機遇,加快構建與全球氣候發展新趨勢變化相適應的碳金融體系已經刻不容緩。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網-tan pai fang . com
《巴黎協定》主要包含減緩、適應、資金、技術、能力建設、透明度等各要素,體現了減緩和適應的相平衡、行動和支持的相匹配、責任和義務的相符合、力度雄心和發展空間的相協調,2020年前提高力度與2020年后加強行動的相銜接。這勢必給碳減排市場帶來非常大的機遇,加快構建與全球氣候發展新趨勢變化相適應的碳金融體系已經刻不容緩。
我國碳減排市場潛力巨大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an g.com
一般觀點認為,碳減排都是需要勒緊褲腰帶的,但事實上,碳減排可以創造巨大的經濟價值。實際上,能源效率——碳減排權早在十年前就成為可以追逐的資產。碳減排權之所以受到追崇,是因為作為強制性公共產品的物權可以相互轉讓,進行交易。隨著1997年《京都議定書》而誕生的碳排放交易制度,讓作為全球稀缺資源的環境公共產品獲得了產權。
內-容-來-自;中_國_碳_0排放¥交-易=網 t an pa i fa ng . c om
數據顯示,《京都議定書》生效以來,全球碳排放市場一度輝煌,并且實現了每年大約1000多億美元的全球碳市場規模。對于中國而言,碳交易及其衍生的市場發展前景廣闊。中國擁有巨大的碳排放資源。目前中國提供的碳減排量已占到全球市場的1/3左右,居全球第二。清潔發展機制(CDM)是《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第三次締約方大會(Cop3)提出的《京都議定書》中引入的一種靈活履約機制。根據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數據,發達國家在2012年完成50億噸溫室氣體的減排目標,其中一半是以CDM的形式實現的,而中國2010年時的CDM潛力就占到全球的35%至45%,相當于拉美、非洲和中東的潛力總和。
夲呅內傛萊源亍:ф啯碳*排*放^鮫*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基于中國2030年碳減排的新承諾,中國已被看作是全球最具潛力的碳減排市場。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統計也表明,目前中國已經成為CDM機制下提供碳減排量最大的國家。以中國碳減排投資為例,中國要實現到2050年二氧化碳排放5.5%的增幅,也即在2010—2050年間共累計增量投資14.2萬億美元,每年投資需占到當年GDP的7%,這將是巨額的投資。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0放_交-易=網 t an pa ifa ng . c om
發展碳金融面臨的問題
夲呅內傛萊源?。骇鎲┨?排*放^鮫*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我國碳減排市場潛力巨大為發展碳金融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但也面臨不少問題。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一是碳金融制度不完善,碳金融體系及相關配套措施發展滯后。目前,我國CDM項目建設剛剛起步,金融業介入不深,碳資本利用效率不高,不僅缺乏完善的碳交易制度、交易法規以及碳交易場所和碳交易平臺,更缺乏相應的碳掉期交易、碳證券、碳期貨、碳基金等各種碳金融衍生品和金融服務的支持。目前我國企業賣出的減排額主要通過一些國際碳基金和公司,或世界銀行等中間機構參與后才能進入國際市場,使國內碳價格遠低于國際市場價格,降低了碳資產的價值轉化效率,制約了本土碳交易市場的發展。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an g.com
二是碳交易議價能力弱,仍處于全球碳金融交易鏈的低端位置。中國是未來低碳產業鏈上最有潛力的供給方,卻仍不是定價方。碳交易權的計價結算與貨幣的綁定機制使發達國家擁有強大的定價能力,而人民幣尚未成為碳交易計價和結算貨幣,這使中國面臨著全球碳金融及其定價權缺失帶來的嚴峻挑戰。
積極爭取發展主動權
我國必須加緊制定碳金融戰略與發展框架體系,積極爭取發展的主動權。為此要找準三大著力點: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 ng.com
第一,積極制定碳金融發展戰略規劃。發展碳金融是系統性工程,需要政府和監管部門根據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制定一系列標準、規則,提供相應的投資、稅收、信貸規模導向等政策配套。進一步出臺鼓勵支持政策,開辟CDM項目在項目審批、投融資、稅收等方面的綠色通道,營造有利于碳交易發展的政策環境,多方面籌措資金,采取貼息、獎勵等方式,加大財政支持力度,調動項目企業發展碳交易的積極性;形成促進低碳經濟發展的長效投融資機制,探索設立碳交易發展引導基金,引進戰略投資者,采取跟進投資、階段參股和融資擔保的形式,催生孵化CDM項目,為碳金融市場交易提供穩定的交易標的;借鑒國際經驗,考慮進行碳排放權交易資源的戰略儲備,國家收購碳排放權交易資源,同時成立有關部門進行碳排放權交易資源的戰略投資,以應對碳交易價格的市場波動風險。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_碳+排.放_交^易=網 t a n pa ifa ng .c om
第二,完善多層次碳金融市場體系。努力夯實碳金融市場體系的宏觀和微觀基礎。積極研究國際碳交易和定價的規律,借鑒國際上的碳交易機制,研究探索交易制度,建設多元化、多層次的碳交易平臺。開展項目融資、風險投資和私募基金等多元化融資方式,豐富市場結構,加大碳期貨市場、碳金融衍生品市場建設,實現碳交易的規模效應;開展碳掉期交易、碳證券、碳期貨、碳基金等各種碳金融衍生品的金融創新與服務,提高低碳資源的配置效率,豐富金融調控手段。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 a i fang . com
中國應借鑒國際經驗,加快開發各類支持低碳經濟發展的碳金融衍生工具,提升我國在全球碳交易市場上的定價能力。由于各國在減排目標、監管體系以及市場建設方面的差異,導致了市場分割、政策風險以及高昂交易成本的產生,因此,中國必須建立健全碳交易的法律法規以及風險評估體系,在全球范圍內深化和加強碳金融的監管與合作。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 放_交-易^網^t an pa i fang . c om
第三,推動碳交易人民幣計價的國際化進程。目前,歐元是碳現貨和碳衍生品交易市場的主要計價結算貨幣。中國必須抓住當前人民幣加入SDR的新機遇,將人民幣與碳排放權綁定,加快推進碳交易人民幣計價的國際化進程,建立健全人民幣在全球碳交易中的貿易、投融資和資本市場循環流通機制,這是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國在碳減排市場爭取國際定價權的關鍵一步。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網-tan pai fang .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