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環保信息披露不健全,綠色發展政策體系仍需完善。目前我國仍缺乏權威及統一的環保信息發布機構,且當前環保部門發布的企業環保違法信息針對性不強,因此銀行業內部獲得環保信息零散,不具備參考性;另一方面,環保信息搜集相對于普通信貸資料搜集更具專業性,信息搜集成本高,全國目前尚未建立可參考的環保量化指標體系,綠色信貸投放缺少依據性。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放*交-易^網 t an pa i fa ng . c om
(二)績效考評仍側重盈利性,綠色金融缺乏內生動力。節能減排行業屬于新興產業,企業規模相對較小,缺乏相應的增信措施,市場不確定性大;同時行業節能環保技術大多屬于無形資產,而自身固定資產和傳統抵押物相對不足,因此授信風險較大。而另一方面,銀行普遍缺乏具備環保專業背景的信貸評估人員,難以判定新技術的傳播和發展趨勢,而目前社會項目評估也缺乏環保風險評估。綠色信貸將增加信貸人員培訓成本及項目評估成本,在當前以盈利為主要考量因素的績效考評制度下,發展綠色信貸缺乏主動性。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_碳+排.放_交^易=網 t a n pa ifa ng .c om
(三)票據業務規模擴張,信貸資金流向管控壓力增大。票據業務風險在各行普遍存在,而且一直是全國銀行案件高發的重點領域。2015年以來,中國農業銀行39億票據詐騙案、中信銀行蘭州分行8億元非法套取票據資金案相繼爆發,暴露出銀行貸后資金管控存在一定漏洞。綠色信貸資金管控、“兩高一剩”規??刂茐毫M一步增大。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a np ai fan g.c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