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 充 數 據 | 數 值 | 計算方法或填寫要求*1 | ||
硝酸生產裝置 編號*2,3 |
1 溫室氣體排放量 (tCO2e) | 0 | 1.1,1.2,1.3 與 1.4 之和 | |
1.1 化石燃料燃燒排放量(tCO2) | 0 | 按核算與報告指南公式(2)計算 | ||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天然氣 |
1.1.1 消耗量(t 或萬 Nm3) | |||
1.1.2 低位發熱量(GJ/t 或 GJ/萬 Nm3) | ||||
1.1.3 單位熱值含碳量(tC/GJ) | ||||
1.1.4 碳氧化率(%) | 舉例來說,如果碳氧化率為 98%,則填數字 98, 下同 | |||
……*4 |
1.1.1 消耗量(t 或萬 Nm3) | |||
1.1.2 低位發熱量(GJ/t 或 GJ/萬 Nm3) | ||||
1.1.3 單位熱值含碳量(tC/GJ) | ||||
1.1.4 碳氧化率(%) | 舉例來說,如果碳氧化率為 98%,則填數字 98, 下同 | |||
1.2 消耗電力對應的排放量(tCO2) | 0 | 按核算與報告指南公式(13)計算 |
硝酸生產裝置 編號*2,3 |
1.2.1 消耗電量(MWh) | 來源于企業臺賬或統計報表 | |
1.2.1.1 電網電量(MWh) |
優先填報硝酸生產裝置計量數據; 如計量數據不可獲得, 則按全廠比例 拆分 |
||
1.2.1.2 自備電廠電量(MWh) | |||
1.2.1.3 非化石能源電量(MWh) | |||
1.2.1.4 純余熱余壓發電電量(MWh) | |||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_碳+排.放_交^易=網 t a n pa ifa ng .c om 1.2.2 對應的排放因子(tCO2/MWh) |
對應的排放因子根據來源采用加權平均,其中: | ||
1) 電網購入電力和自備電廠供電對應的排放因子采用生態環境部網站發 布的全國電網平均排放因子 | |||
2)直供重點行業企業使用且未并入市政電網的非化石能源電量、企業自 發自用的非化石能源電量以及純余熱余壓發電電量排放因子為 0 | |||
1.3 消耗熱力對應的排放量(tCO2) | 0 | 按核算與報告指南公式(14)計算 | |
1.3.1 消耗熱量(GJ) | 熱量來源包括余熱回收、蒸汽鍋爐或自備電廠 | ||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 a i fang . com 1.3.2 對應的排放因子(tCO2/GJ) |
對應的排放因子根據來源采用加權平均,其中: | ||
1) 余熱回收排放因子為 0 | |||
2)如果是蒸汽鍋爐供熱,排放因子為鍋爐排放量/鍋爐供熱量;如果是 自備電廠, 排放因子參考《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與報告指南 發電設施》 中機組供熱碳排放強度的計算方法;若數據不可得,采用 0.11tCO2/GJ | |||
1.4 硝酸生產過程的 N2O 排放(tCO2e) | 0 | N2O 的全球變暖潛勢值暫取 310 | |
1.4.1 硝酸產量(t) | |||
1.4.1.1 原始產量(t) | 請填寫流量計計量的原始產量數據 |
硝酸生產裝置 編號*2,3 |
1.4.1.2 折百產量(t) | 請填寫 100%硝酸產量數據 | |
1.4.2 N2O 生成因子 (kg N2O/t) |
有條件的企業應自行或委托有資質的專業機構采用質量流量計定期測定 每套硝酸生產裝置的 N2O 生成因子,測定頻率每月至少一次,并以每月 的硝酸產量為權重加權平均得到該生產裝置的年均 N2O 生成因子;否則 參照指南取相應生產工藝的默認值。 | ||
夲呅內傛萊源?。骇鎲┨?排*放^鮫*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1.4.3 N2O 去除率(%) |
有條件的企業應自行或委托有資質的專業機構采用質量流量計定期測定 尾氣處理設施的 N2O 去除率,測定頻率每月至少一次,并以每月的硝酸 產量為權重加權平均作為該尾氣處理設施的年均去除率; 否則參照指南 提供的缺省值取對應技術的下限值。 | ||
1.4.4 尾氣處理設備使用率(%) | 指尾氣處理設備運行時間與硝酸生產裝置運行時間的比率,應根據企業 實際生產記錄來確定。 | ||
2 硝酸生產裝置規模(萬噸/年) | |||
硝酸生產工藝 | 請選填:高壓法,中壓法,常壓法,雙加壓法,低壓法 | ||
全部硝酸生產裝 置合計 | 3 溫室氣體排放總量 (tCO2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