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生態環境部發布《碳監測評估
試點工作方案》,聚焦重點行業、城市和區域開展碳監測評估
試點,探索推動建立碳監測評估技術方法體系,發揮示范效應。試點一年多來,已取得階段性成果。”今日,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監測司副司長蔣火華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蔣火華表示,碳監測評估試點是一項全新的工作,生態環境部邊探索、邊實踐、邊總結,基本打通了“測什么?在哪測?怎么測?”的碳監測業務鏈條,主要抓了三方面工作:一是抓工作機制。加強統一組織、統籌調度,有力有序推進試點。成立專門技術委員會,定期組織召開技術對接會,加強技術指導,把好技術關。二是抓試點推進。行業層面,積極開展監測和核算數據比對,已分析709組自然月自動監測小時數據,完成64萬個場站泄露監測。城市層面,從無到有建設溫室氣體監測網絡,已建成26個高精度、90個中精度監測站點。區域層面,實施部分國家空氣背景站高塔采樣系統升級改造,開展全國及重點區域溫室氣體立體遙感監測。三是抓數據質量。印發10余項碳監測技術指南或規程,覆蓋點位布設等關鍵技術環節,確保碳監測數據規范可比。
據蔣火華介紹,試點一年多來,已取得階段性成果:一是初步證實CO2在線監測具有較好應用前景。試點監測表明,火電和垃圾焚燒行業CO2在線監測法與核算法結果整體可比,成本也相當,有的還能減輕企業負擔。目前,已有66臺火電機組自愿與生態環境部聯網。自動監測能獲取小時級的排放量數據,可更精準支撐
碳排放管理。二是初步建立CH4泄漏檢測的技術方法。通過開展“衛星+無人機+走航”綜合監測,油氣田開采行業初步建立了CH4泄漏識別技術方法,可應用于生產環節檢測。煤炭開采行業利用現有井工安全監控系統,開發了CH4排放協同監測技術。三是初步了解溫室氣體時空分布規律。利用衛星遙感監測數據,對全球主要城市/地區溫室氣體濃度時空變化進行分析研究,初步了解了全球CO2和CH4濃度及其時空分布狀況。
“下一步,我們將按照有關部署,重點抓好三個深化。一是深化碳監測評估試點,穩步擴大火電行業試點,推進火電機組在線監測數據自愿聯網工作,提升試點工作的代表性;二是深化試點成果凝練,組織開展試點總結評估,強化數據對比分析,增強對碳排放規律性認識;三是深化監測支撐體系建設,加強碳監測能力建設,完善相關技術方法和標準規范,強化專業人才培養,提升支撐能力。”蔣火華透露道。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