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pr3nx"></address><address id="pr3nx"></address>

    <noframes id="pr3nx">

      <address id="pr3nx"><address id="pr3nx"><listing id="pr3nx"></listing></address></address>

      <form id="pr3nx"><th id="pr3nx"><th id="pr3nx"></th></th></form>

      綠色氣候基金投資案例分析:面向中小企業的氣候智能農業(CSA)風險分擔機制

      文章來源:IIGF崔瑩 錢青靜2019-06-19 09:29

      綠色氣候基金(GCF)是由“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締約方的194個國家建立的,作為“公約”財務機制的一部分,旨在為發展中國家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提供資金。目前GCF從43個國家共籌集了103億美金,其項目投資通過執行機構進行,已經授權了78個執行機構。本文通過分析GCF在危地馬拉和墨西哥支持的氣候智能農業(Climate-Smart Agriculture, CSA)項目情況,提出對中國的借鑒建議。
       
      一、項目基本情況[1]
       
      “面向中小企業的氣候智能農業(CSA)風險分擔機制”是綠色氣候基金(GCF)在危地馬拉和墨西哥支持的一個項目(GCF網站項目號:48)。在該項目中,GCF提供優惠資金,用于創建風險分擔工具,為拉丁美洲的氣候智能農業(CSA)提供創新和可擴展的金融工具。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糧農組織,FAO)的說法,CSA可以被定義為“有助于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做法,它通過共同解決糧食安全和氣候挑戰,整合了可持續發展的三個方面(經濟、社會和環境)。它包括三個主要支柱:(1)可持續地提高農業生產力和收入;(2)適應和構建氣候變化韌性; (3)盡可能減少和/或消除溫室氣體排放。”[2]
      表1. 項目基本信息
       
      GCF通過選定的金融中介機構支持子項目,這些金融中介機構將作為單個子項目的執行實體(EEs)。作為每個子項目準備工作的一部分,金融中介機構在有資格獲得IDB或GCF融資之前,需要接受IDB的財務管理和合規盡職調查。在子項目編制時,GCF提供的每一種特定金融工具的財務狀況根據具體情況確定,需要符合GCF對私營部門業務的臨時風險政策和最低優惠原則。
       
      二、項目資金來源
       
      IDB集團、GCF和當地合作伙伴提供的資金支持包括長期和低成本的債務融資、股權融資、擔保和贈款,這些金融工具會通過該機制支持的子項目進行試點。資金來源如下表所示:
      表2. 項目資金來源(百萬美元)
       
      GCF和IDB集團共出資3千萬美元,撬動1.28億美元的私人資金。從GCF的角度來說,出資2千萬,撬動了1.38億美元,杠桿率為1:6.9。本項目各金融工具的具體用途如下:
       
      1. 長期和低成本的債務融資。由于樹木和相關作物的成熟周期較長,農業和林業投資往往需要債務投資者的長期投資。此外,關鍵部門需要大量資金用于翻新、重新整合和維護生產性資產。而低排放技術(例如爐灶、生物沼氣池和灌溉系統)通常被視為高風險投資,或者被簡單地認為是不能加強農林業項目的長期還款能力,因此,這些低排放技術目前不能助力于獲取成本更低或期限更長的貸款。長期和低成本的資金將支持中間商和企業為拉丁美洲的農林業和新的低排放和適應技術提供適當的金融產品。
       
      2. 錨定股權投資。為了增加土地使用中的減緩資金,以及以商業模式支持氣候韌性建設,有必要在資本市場和保險產業中進行創新。本項目的錨定股權投資將支持選定的合作伙伴基金設計和推出大規模的環境修復股權基金,以及開發針對該地區農業中小企業(MSME)災難性風險(如干旱,風暴,霜凍和地震)的區域再保險,以提高其適應能力。
       
      3. 擔保資金。在拉丁美洲擔任“氣候智能先鋒”的金融中介機構面臨著獲取私人資金和增加接受融資的中小企業數量的重要障礙。許多基金和金融機構根本不愿意承擔“農民風險”--通常是指借款人幾乎沒有非生產性資產或抵押品而導致的風險。部分信用擔保產品允許金融中介專注于支持CSA模式,通過降低貸方農業投資組合的風險敞口來增加對中小企業和社區運營的融資量。這種信用擔保讓金融中介機構既可提高其籌資能力,又能為更多中小企業以合適的條款提供融資。
       
      4. 贈款。在該項目中,贈款主要有以下四種用途:支付法律費用;用于影響評估和其他知識活動;用于培訓執行實體;用于支持與CSA相關的專業技術援助。其中,與CSA相關的專業技術援助包括:(1)為中小企業提供農業推廣服務; (2)以提高生產力,促進氣候智能實踐和技術融合為目的的培訓; (3)在農產品加工或倉儲中采用氣候智能干預措施的可行性研究; (4)協助金融機構設計專業金融產品; (5)聯系高價值市場或價值鏈參與者; (6)認證(如森林管理計劃(FSC),各種“有機”認證等); (7)支持能力建設,以安裝分散的小規??稍偕茉春透咝Оl電系統或提供適應技術,如更有效的灌溉系統。
       
      三、項目實施的意義
       
      農業是墨西哥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約占GDP的4.1%。危地馬拉幾乎一半的人口是農村人口(49.7%),農業部門對經濟和社會發展至關重要,約70%的土地面積用于農業和林業,農業對危地馬拉GDP的貢獻率為14%。
       
      農業是最容易受到氣候變化影響的部門之一。特別是對小農戶而言,惡劣的氣候環境會破壞農業價值鏈,降低生產率和收入。農業可以成為氣候變化根本原因的驅動因素和緩解因素。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關注氣候變化在很大程度上意味著關注農業和林業的發展。雖然許多國家已經在其國家氣候變化倡議中認識到這一點,但各國往往沒有適當的工具來實現其目標,特別是在融資和技術援助方面。
       
      該項目的實施具有實踐意義。在目標國家中,商品作物生產中有許多不良做法,氣候變化加劇了不可持續的生產,降低了生產力,導致森林砍伐率增加。本項目致力于減少商品作物生產中的不良做法,推動最佳管理實踐,從而提高生產力,降低森林砍伐率,并使中小企業能夠增加獲得低成本資金和量身定制的技術援助。另外,通過與IDB集團承擔在CSA領域試行創新金融機制的風險,GCF可以向國家和地區金融機構證明CSA項目是可行和有利可圖的,有助于提升私營部門對CSA市場的認知,提高其在CSA領域部署的信心。
       
      四、對中國的借鑒意義
       
      (一)積極申請和利用綠色氣候基金
       
      中國應重視綠色氣候基金的作用,積極申請和利用國際資金。目前GCF還沒有在中國投資的項目,在GCF的78個執行機構中,已經有2個中國的機構,具備了通過國內機構申請資金支持的條件。雖然GCF所能提供的資金相對有限,但其示范效應十分突出,并且能引進國際先進經驗,促進國際資本與國內資本的合作。本項目中,GCF提供的2000萬美元贈款將用于培訓和專業技術援助等,有利于項目所在國在CSA領域的能力建設和引進專業技術,促進CSA在項目所在國的長期發展。本項目GCF不僅提供低成本資金,分擔在CSA領域試行創新金融機制的風險,還將為CSA的長期發展融資提供經驗,并促進私營機構參與貸款和投資,對于撬動私人資本進入氣候變化領域投資起到重要作用。
       
      (二)通過國際資金的引導作用,重視發展氣候智能農業
       
      早在2010年,聯合國糧農組織發表了題為《“氣候智能型”農業:有關糧食安全、適應和減緩問題的政策、規范和融資》的報告,指出發展中國家需要發展“氣候智能型”農業,以應對日益變暖的世界并養活其日益增加的人口。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公布的一份預測結果顯示,如果全球變暖趨勢得不到控制,2050年將發生全球規模的糧食減產以及物價高漲。對于中國,農業是重要的戰略性基礎產業,中國的農業事關全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糧食安全[3]。因此,發展氣候智能型農業,推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勢不容緩。
       
      事實上,氣候智能型農業項目已經在喀麥隆、贊比亞等非洲國家和越南等東南亞地區開始實踐,并初步取得了成效[4]。2013年開始,中國也開始進行氣候智能型農業項目,以更為積極的態度應對氣候變化,也以更主動的行動保障糧食安全和發展現代農業。氣候智能型農業項目對糧食安全、節能減排和氣候適應“三贏”提供了新的途徑,但是這類項目在中國廣泛發展,還面臨著切實的挑戰。一方面農業智能技術人才短缺,技術推廣和綜合利用跟不上。另一方面,農村氣象預報設施以及智能技術設備普遍較少,難以實現智能生產與管理[5]。
       
      本項目除了提供金融服務,彌補中小企業資金缺口外,還通過提供市場聯系、農藝培訓、價值鏈管理等幫助農業中小企業投資于氣候智能項目。本項目將為氣候智能土地利用計劃提供有益的經驗,降低投資風險,增加金融中介機構和私營部門對氣候智能投資的信心。中國可借鑒其經驗,提高對氣候智能型農業項目融資的重視程度,通過國際資金的引導作用,健全宏觀的政策和制度保障,加強技術培訓,助力中國氣候智能型農業發展。
       
      (三)借鑒國際氣候融資項目經驗,著力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中小企業一直是我國經濟的中堅力量,卻一直深受融資難、融資貴的困擾,融資現狀不容樂觀,這與本項目所在國的情況相似。目前我國中小企業數量大幅增長,但是根據銀監會公布的數據,截至2017年末,中小企業獲得銀行信貸額僅占全部信貸額度的20%。
       
      中小企業融資存在的問題在于:首先,大型銀行貸款審批和發放程序復雜,難以適應中小企業短、頻、快的融資需求。其次,銀行針對中小企業設計的貸款產品種類少且不能滿足中小企業需求,銀行對于中小企業的風險評估更加嚴格,而中小企業缺乏貸款所需的抵押資產,銀行只能為中小企業提供期限較短的流動性貸款。最后,由于中小企業發展風險大,不良水平高,單筆貸款額小,銀行為其設計的信貸產品往往利率高,中小企業融資成本高。
       
      可以借鑒本項目融資經驗,設計適合中小企業的創新型融資工具,引導金融中介或私人投資者的資金流入,促進彌補資金缺口,給予中小企業更多發展機會,降低運營風險。特別是對于農林業中小企業,通過增加獲得資金和技術援助的機會,尋求提高農民生產力,實施能效提高和智能化灌溉等措施,減少因氣候變化而造成的損失,幫助農林業中小企業健康發展。
       
      參考資料
      [1] 主要資料來源:https://www.greenclimate.fund/documents/20182/574760/Funding_Proposal_-_FP048_-_IDB_-_Guatemala_and_Mexico.pdf/ac9adac7-d663-4b8b-a8b4-03241bf8c44b
      [2] FAO 2013, “Climate-smart Agriculture Sourcebook”, available at: http://www.fao.org/docrep/018/i3325e/i3325e.pdf
      [3]http://www.weather.com.cn/climate/2014/11/qhbhyw/2222718.shtml
      [4] http://nyqx.xn121.com/nqxw/gdt/1919464.shtml
      [5] http://www.weather.com.cn/climate/2014/11/qhbhyw/2222718.shtml
       
       
      作者:
      崔瑩       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氣候金融研究室及碳金融實驗室負責人
      錢青靜    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研究助理

      省區市分站:(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各省會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場,碳平臺)

      華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莊保定、山西太原、內蒙】東北【黑龍江哈爾濱、吉林長春、遼寧沈陽】 華中【湖北武漢、湖南長沙、河南鄭州】
      華東【上海、山東濟南、江蘇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溫州、福建廈門】 華南【廣東廣州深圳、廣西南寧、海南??凇?/span>【香港,澳門,臺灣】
      西北【陜西西安、甘肅蘭州、寧夏銀川、新疆烏魯木齊、青海西寧】西南【重慶、四川成都、貴州貴陽、云南昆明、西藏拉薩】
      關于我們|商務洽談|廣告服務|免責聲明 |隱私權政策 |版權聲明 |聯系我們|網站地圖
      批準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信息部 國家工商管理總局  指導單位:國家發改委 環境保護部 國家能源局 各地環境能源交易所
      主辦單位:中科華碳(北京)信息技術研究院&易碳家期刊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四環西路188號總部基地十區22樓三層 聯系電話:010-51668250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家工信部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1044150號
      中國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國碳市場  5群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亚洲人6666成人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