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梳理了中國市場建設思路及發展現狀,從發電、水泥、鋁冶煉、鋼鐵行業視角分析納入全國
碳市場對高耗能行業的影響,并介紹了海外碳邊境關稅對我國出口企業的影響,為投資者提供一個完整的
碳市場研究框架與資料。
全國
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是實現碳達峰與
碳中和目標的核心政策及市場工具之一 。2017年底,中國啟動
碳排放權交易。2021年元旦起,全國碳市場發電行業第一個
履約周期正式啟動。2023年及2024年碳市場政策頻發,碳市場目前已擴容至發電、鋁冶煉、水泥、鋼鐵四個行業,覆蓋全國碳排放量或超過60%。自愿核證減排市場(
CCER)也于2023年底正式重啟,為
綠色減排項目提供資金及政策支持。
碳價長期趨勢偏強,短期存在波動。
碳配額最高價現已突破100元/噸大關。2024年四季度全國
碳配額整體維持較高的
價格,中樞在100元/噸以上。長期來看,隨著未來社會單位減排成本邊際增長,
碳價將跟隨上漲。碳市場配額供應持續縮減,疊加免費配額比例下降,都將助漲長期碳價。短期來看,碳價存在回調可能。2024年7月發布的《2023、2024 年度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發電行業配額總量和分配方案(征求意見稿)》中提出碳配額結轉政策。理論上重點排放企業需要賣出其持有存量配額的40%,才能夠實現結轉量的最大化。
碳成本目前占鋼鐵、水泥、鋁冶煉的總成本比例較低,但對毛利潤邊際影響較大。按100%免費配額的情景,在碳價120元/噸的假設下,鋼材、水泥、鋁單噸碳成本將分別增長45、3.1、及440元。從毛利潤角度看,碳成本將分別占到上述行業單噸毛利潤的18%、4.1%及15%;按未來90%免費分配配額的情景,價格150元/噸計算鋼材、水泥、鋁單噸碳成本將分別增長80、10.7、及689元。從毛利潤角度來看,分別占到當前毛利潤的32%、16%及23%;從成本占比的角度來看,碳成本占比分別為2.4%、4.4%、4.2%。
中國產品短期受到歐盟碳邊境關稅影響較小,但長期風險較大。短期來看,歐洲CBAM政策暫時只針對直接排放部分。經測算,在僅計算直接排放的情景下,中國產品價差與歐洲產品差距不大。長期來看,歐洲碳市場有繼續收緊政策的動機與預期。若將中國產品的的直接與間接排放同時納入,則鋼鐵、電解鋁單噸新增出口碳成本將分別超過200及3000元人民幣。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