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鐘都不到,1萬余噸全部賣出去了!”談及
碳排放配額交易那天的情況,被執行人
北京某公司代理人李女士依然興奮不已。“沒想到這么順利就成交了,成交價還遠遠超過心理預期。感謝法院、生態環境局和
綠色交易所的積極推進,感謝法院幫助我們積極變現財產,早日把拖欠員工們的工資還清。”
近日,北京市豐臺區人民法院成功通過強制執行程序對被執行人北京某公司持有的碳排放配額(BEA)進行變現,現場成交碳排放配額1萬余噸,成交價款共計100余萬元。這是北京市首次通過執行程序處置碳排放配額,北京市生態環境局到場指導并見證執行過程。
事情還要從2023年說起。當時,北京某公司因經營不善,拖欠職工工資遲遲未能給付,員工們紛紛申請勞動仲裁,要求該公司給付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金。自2023年6月起,300余名涉案員工陸續向豐臺法院申請強制執行,涉案金額共計2000余萬元。
執行立案后,豐臺法院立即采取強制執行措施并依法處置了該公司名下相關財產,但執行到位的案款尚不足以清償全部欠款,而該公司名下已無普通動產和其他方便執行的財產可供執行。就在一籌莫展時,承辦法官羅琛了解到該公司持有一定數量的碳排放配額。
“作為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措施之一,我國于2021年7月實現碳排放配額現貨市場統一交易,這說明碳排放配額作為企業的資產,具有一定的財產權利屬性,依法可以作為可供執行的財產。”想到這里,羅琛立即與北京市生態環境局取得聯系,詳細了解該公司的碳排放配額持有、使用情況以及碳排放配額的交易機制。
考慮到處置碳排放配額事關全市溫室氣體排放控制和管理,為一體推進案件順利執行、助力“雙碳”目標實現,豐臺法院向市生態環境局發出協助執行通知書,對該公司的碳排放配額采取預凍結措施,待該公司履行2022年度碳排放配額清繳義務后,再推進剩余配額處置程序。
2024年初,得知北京某公司年度碳排放配額清繳義務已履行完畢后,豐臺法院就如何對已控制的碳排放配額進行變現,與市生態環境局、北京產權交易所、北京綠色交易所等單位進行多次研討,并制定執行方案。
交易當天,在豐臺法院監督及市生態環境局的見證下,北京某公司現場將其持有的碳排放配額在北京市碳排放權電子交易
平臺公開掛牌。最終,1萬余噸碳排放配額全部掛牌成交。
“本次執行積極探索新類型財產處置方式,以高質量執行工作充分激發
碳市場活力,實現財產價值最大化,也實現了各方共贏。”豐臺法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林云說。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