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武漢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金融業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會上介紹,武昌區舉全區之力打造
碳交易碳金融創新樓宇
碳匯大廈,全方位服務支持“中碳登”、湖北
碳交易中心引領
碳市場發展。截至3月底,“中碳登”服務全國
碳市場累計成交4.5億噸,成交額超255億元,規模位居全球首位;湖北碳交中心服務區域碳市場累計成交3.9億噸、成交額超96億元,全國遙遙領先,推動
碳金融縱深發展。
2022年8月,武昌入選首批國家氣候投融資
試點,致力于構建以碳金融為核心的氣候投融資體系,孕育雙碳產業聚勢發展。圍繞這一目標,武昌區聚焦“把生態資源優勢轉化為
綠色發展優勢”,服務碳市場建設,促進碳要素集聚,打造碳數智
平臺,激發碳創新活力,構建低碳新生態。
開發碳金融產品,激發碳創新活力。引導開展多元化碳金融產品開發,有效應用碳金融、氣候投融資工具拓寬資金渠道。碳質押、碳回購、能源基礎設施類REITs實現首單突破,
碳基金、碳指數、氣候掛鉤類信貸產品激發綠色動力,電碳聯動、綠色租賃開啟“碳”路新藍海。綠色支行、碳金融創新實驗室引領綠色金融專營化趨勢,轄區8家銀行、5個碳金融實踐
案例入選武漢市首屆“綠色金融先鋒銀行”和創新
案例。全國首個碳金融巡回審判法庭成功掛牌,開創碳金融司法領域創新先河。
聚焦碳產業招商,促進碳要素集聚。聚焦碳交易服務、
碳資產管理、碳金融創新、碳科技轉化、碳普惠應用等領域,以碳匯大廈為先行載體,秉承“一棟樓就是產業鏈,上下樓就是上下游”理念,吸引200余家涉碳服務企業、機構匯聚武昌,打造覆蓋碳市場全過程、全口徑、全要素的雙碳創新服務產業鏈條,形成以碳匯大廈為核心,以武昌環沙湖產業帶為載體的碳要素富集高地,完善碳金融服務生態。
圍繞碳資源配置,打造碳數智平臺。成立武漢雙碳產業研究院“武碳院”智庫平臺,創立“首義論碳”活動品牌,集聚200多個
專家學者資源。上線武漢氣候投融資綜合服務平臺“武碳通”,集合碳金融、“碳賬戶”服務,發揮氣候項目和資金精準對接的投融資服務功能,促進17家金融機構、161個項目合作入庫,實現融資123億元。推動華中首個碳普惠平臺“武碳江湖”落地,注冊用戶數達1.7萬人,為武漢馬拉松等重要賽事提供
碳中和服務,成功打造了一批“零碳”賽事,為武漢碳普惠破局開篇。三大碳數智平臺協同賦能,引導碳金融資源合理配置。
實施碳金融行動,構建碳生態體系。創新開展碳共識、碳述職、碳招商、碳創新“四大行動”。推進低碳城區建設,打造傅家坡小學低碳校園、小洪山科學城低碳園區、長江綠色支行低碳銀行,創建一批綠色低碳示范場景。舉辦碳金融、雙碳主題交流活動百余場,促進碳金融提質賦能。
下一步,武昌區將充分利用碳市場資源優勢,構建完善雙碳產業鏈條,提升氣候投融資試點成效,促進碳平臺增效賦能,推進碳創新成果落地,加快建設全國碳金融集聚區,為產業綠色轉型、動能加速轉換、經濟高位求進探索武昌實踐。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